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地圖三要素是什麼

地圖三要素是什麼

地圖三要素是什麼的答案是:方向,比例尺,圖例、註記

地圖三要素是什麼

地圖三要素是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比例尺(圖上距離 : 實際距離);圖例、註記。地圖(Map)是按照一定的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或多維形式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文字註記,並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佈特徵及其相互關係。古代地圖一般畫在羊皮紙或石板上,傳統地圖的載體多為紙張,隨着科技的發展出現了電子地圖等多種載體。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怎麼在地圖上辨別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指向標法:箭頭通常指北;

(3)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

圖例表明地理事物的符號;註記説明地理事物的數字和文字。

地圖起源很早,有着悠久的歷史,古往今來一直是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工具,即便人類已進入信息社會,地圖仍然隨着現代化的腳步越來越受人們青睞。地圖的應用面很廣,幾乎人人都需要、處處都需要、事事都需要,無論男女老少,不管仕農工商,公出旅行、探親訪友、經商就學、駕車騎行……都離不開地圖。

地圖產生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説在文字出現之前就有原始地圖。但是在古代,地圖不是大眾用品,而主要是供首領決策和軍師們解決某些問題而使用的,這在中國具有明顯的體現——那時的地圖和其他“貢品”一樣,專供統治者使用。歷史上就有荊軻刺秦王時先以進獻地圖為由靠近秦王,成語“圖窮匕現”就出自於此;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有一段關於地圖的橋段——張鬆獻地圖,他把圖獻給了劉備,繼而幫助劉備順利佔領西川。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繪製地圖的國家之一。據古籍記載,早在遠古的黃帝時代就已開始使用地圖。黃帝是否使用過地圖,現在已無實物可證,但從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以及生產能力來看,製作原始地圖完全是可能的。

關於地圖,還有這樣一個傳説:夏禹鑄造過九個鼎,鼎上各有不同地區的山川、草木和禽獸圖。九個鼎一直傳到秦代才被毀掉。這説明,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繪製了表示山川等內容的地圖是完全可信的。

到了春秋戰國(公元前770~221年)時期,出於軍事、政治、官吏喪葬的需要,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地圖的品種增多、內容詳盡、精度提高。《周禮》對這時的地圖已經有所記載。

戰國時期,《管子》還專門寫有《地圖篇》,對地圖在戰爭中的作用進行了精闢地論述:“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然後可以行軍襲邑,舉錯知先後,不失地利,此地圖之常也。”意思是凡統帥軍隊的人,在打仗之前,必須認真閲讀地圖,方能制訂出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以便行軍作戰中不失地利。由此表明,當時地圖已成為軍事行動中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工具。

標籤: 三要素 地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kxw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