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鐵元素和鎳元素。

地核的介紹: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厘米10.7克。温度非常高,有4000~6800℃。

地核的質量佔整個地球質量的31.5%,體積佔整個地球體積的16.2%。根據地震波的變化情況,發現地核也有外核、內核之別。內、外核的分界面,大約在5155千米處。因地震波的橫波不能穿過外核,所以一般推測外核是由鐵、鎳、硅等物質構成的熔融態或近於液態的物質組成。液態外核會緩慢流動,故有人推測地球磁場的形成可能與它有關。由於橫波在內核存在,所以內核是固態的。

地核構成:

地球的結構同其他類地行星相似,是層狀的,而這些層可以通過它們的化學特性和流變學特性確定。地球擁有一個富含硅的地殼,一個非常粘稠的地幔,一個液體的外核和一個固體的內核。這些對地球內部結構的認識來源於物理學證據和一些推斷,這些證據包括火山噴出的物質和地震波。地球內部從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稱之為地核。

關於內核的物質構成,學術界有不少爭議,許多人認為,主要是由鐵和鎳組成。但究竟是何物,這一切都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證明。此外,內外核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地核的密度很大,即使最堅硬的金剛石,在這裏也會被壓成黃油那樣軟。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地核又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內地核科學家認為是固態結構。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內地核深5100km至6371km。此外在內外核之間,還存在一個不大不小的過渡層”,深度在地下4980~5120公里之間。

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5克/立方厘米,物質呈液態。過渡層的厚度只有100多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內地核厚度1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立方厘米,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所以又稱鐵鎳核。

標籤: 地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klxy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