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什麼意思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什麼意思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意思: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什麼意思

説一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作為行為,雖然不能到達和那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心之嚮往,時刻規範着自己。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出處:

漢代·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贊》。

相關原文: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相關譯文:

太史公説:《詩經》有這樣的話: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儘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心非常向往。我閲讀孔氏的書籍,可以想見到他的為人。

去到魯地,觀看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裏無法離去。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後也就完。

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説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遵循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為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禮制傳統較深的魯國,這時周王朝的統治權力已經名存實亡,諸侯間相互爭戰不斷,出現了王道哀,禮義廢,政權失,家殊俗”的社會現實,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個時代的特點。

社會矛盾的激化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殘。這些共同構成了孔子政治思想產生的歷史淵源和社會條件,仁”與禮”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標籤: 心嚮往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j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