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衡於慮的衡什麼意思

衡於慮的衡什麼意思

衡於慮的衡什麼意思

衡於慮”的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衡於慮:思慮堵塞。

該句出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説理散文。

原文選段: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在內心裏困惑,思慮阻塞.然後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這樣以後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詞句註釋:

1、恆:常常,總是。

2、困於心:在內心裏困惑。

3、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4、徵於色:面色上有徵驗,意為面容憔悴。徵,徵驗,徵兆。色,顏面,面色。

5、發:流露,顯露。發於聲:言語上有抒發,意為言語憤激。

6、而後喻:然後人們才知曉他。喻,知曉,明白。

7、法家:堅守法度的大臣。

8、拂(bì)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同弼”,輔佐。

9、外患:來自國外的禍患。

10、生於憂患:憂患使人生存發展。

11、死於安樂: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作品賞析

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從一個人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

全文采用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寫法,逐層推論,使文章緊湊,論證縝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對仗句,即使語氣錯落有致,又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地增強了論辯的説服力。

標籤: 衡於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gljzw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