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鋤禾日當午的詩名作者

鋤禾日當午的詩名作者

鋤禾日當午的詩名是《憫農》,作者是唐代李紳。

詩文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裏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裏。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創作背景: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這組詩是李紳為向時任集賢殿校書郎呂温求薦而作,可推定大致作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

作者介紹:

李紳(772—846),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 )人。唐憲宗元和元年(806)進士,曾因觸怒權貴下獄。唐武宗時為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與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全唐詩》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

作品賞析

這首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

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就正如馬克思所説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鋤禾日當午的詩名作者

鋤禾日當午的詩名叫什麼作者

《憫農》,作者是唐代李紳。

《憫農》共有兩首,“鋤禾日當午”出自第二首。

全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這首詩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裏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藴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擴展資料: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本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裏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

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説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藴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説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歎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鋤禾日當午”那首詩叫什麼名字?

1、"鋤禾日當午"全詩的詩名為《憫農二首》,作者為李紳,唐朝人。

2、《憫農二首》全文為:(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其

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

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裏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

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歎

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説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藴深遠的格言。

鋤禾日當午這首詩是誰寫的?

李紳

《憫農》【作者】李紳 【朝代】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話釋義: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着農民的血汗?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裏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敍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説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藴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説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歎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g91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