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誄文是什麼意思

誄文是什麼意思

誄文是什麼意思

誄文:文體名,又稱誄辭”誄狀”誄詞”等,哀祭文的一種,敍述死者生平,相當於如今的致悼辭或哀悼文章。誄,本義乃敍述死者生前事蹟,表示哀悼,亦即為諡法所本。

誄文起源於西周的賜諡制度,最早有記載的誄,是《禮記 檀弓上》,現存最早的誄辭,為《左傳·哀公十六年》所載魯哀公的《孔子誄》。

該文體起源於先秦,是喪祭命諡誄辭與銘頌結合的產物;定型於漢,形成為述德和寫哀兩方面和先述德後寫哀的四言句式;魏晉以後趨於繁榮,以頌揚的筆調敍述死者的生平事蹟,以回憶的方式寄託自己的哀思;唐以後逐步向騷體、長短句過渡。

在文學史上,誄文可謂是兩漢魏晉文人較多采用的一種文體形式,其體式也隨着時代而不斷演進。誄文的作諡職能不斷弱化,具體體現為所誄對象的非事功化以及作者和所誄對象關係的私人化。這導致了誄文述德內容的改變。由於社會思想開明,文學觀念加強,哀祭文除為王公貴族歌功頌德之外,也出現了一些悼念骨肉、悲痛身世的至情文字,大大增強了這一文體的抒情氣息。

魏晉以後的誄文趨於繁榮,與此同時,由辭賦派生 出來的哀辭、弔文,由頌神式祝辭衍生 出來的散體哀祭文也相繼出現。這一時期此類體裁的著名的代表作,誄辭有曹植的《王仲宣誄》、阮籍的《孔子誄》、潘岳的《馬督誄》、顏延之的《陶徵士誄》等。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d0z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