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七國滅亡的先後順序

七國滅亡的先後順序

七國滅亡的先後順序: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秦國。韓國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後於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所滅。趙國,前403年,韓、趙、魏正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後於222年,秦軍攻滅趙代王嘉,趙國滅亡。

七國滅亡的先後順序

魏國

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

楚國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金文中為嬭姓)、熊氏(金文中為酓氏)。周成王時期(一説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後在,楚懷王時期攻越國,盡得越國故吳地,越國因此而分崩離析。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正式滅亡。



七國被滅的先後順序?

戰國七雄先後滅亡的順序依次是:韓,趙,燕,魏,楚,齊。公元前230年,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亡。公元前228年,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

秦國實力雄厚,六國沒有一個能單獨抗秦。秦國統一六國的形勢完全成熟了。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

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秦乘勢各個擊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擴展資料: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併更加激烈。楚違背縱約,與秦結盟,但在齊、韓、趙以及背盟的秦國的兩面夾擊下,一蹶不振。趙滅中山。國力強盛。齊雖挾韓、魏與秦相抗衡,但卻難以阻止秦對韓、魏的蠶食進攻。

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兑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次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戰國七雄

七國滅亡的先後順序是怎麼樣的?

七國滅亡的先後順序依次是:韓,趙,燕,魏,楚,齊。

楚國(?~前223年),又稱荊、荊楚,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金文中為嬭姓)、熊氏(金文中為酓氏)。周成王時期(一説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懷王時期攻越國,盡得越國故吳地,越國因此而分崩離析。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正式滅亡。

都城:

楚七都:丹陽(從初期至武王)、郢都(文王至昭王)、鄀都(昭王)、鄢都(惠王)、江陵(昭王至頃襄王)、陳(頃襄王)、壽春(考烈王至負芻)。

《楚居》記載,武王從“宵”遷都到“免”後,“眾不容於免,乃潰疆浧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曰郢。”這句話的大意為,“免”人口發展很快,城區不能容納,武王就在“免”附近的“疆浧”填湖來擴展城區居住地。“疆浧”原來有水,所以字從水作“浧”;填湖後成為陸地,就從“阝”,寫作“郢”,故為楚國核心都城。

七國滅亡的順序口訣是什麼?

七國滅亡的口訣

1、諧音記憶:韓趙魏,楚咽(燕)氣(齊)。

2、方位記憶:根據東方六國的地理位置進行記憶,先滅中間的三國韓趙魏(順序是南北中間),在滅剩餘三國楚燕齊(順序仍然是南北中間)。

秦滅七國的先後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秦。

擴展資料:

秦滅6國過程

1、揮師滅韓。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國滅六國的行動從這一年開始。秦為徹底滅韓,派內史騰率兵再度對韓進攻,韓無力抵抗。內史騰指揮秦軍攻克韓都,俘虜韓王安,把所得韓地改建為潁川郡,韓就成為了當時六國最先被滅亡之國。

2、破趙逼燕。秦滅韓之後,第二個目標就是趙國。公元前229年,趙國接連發生大地震和大饑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楊端向趙國發動全面進攻。王翦施行反間之計,用重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大肆誹謗李牧等人,説他們要謀反,促使趙王將李牧殺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攻克邯鄲,俘獲趙王遷,佔領趙國本土。接着揮師北上,屯於中山(河北定縣),逼近燕國。

3、攻破燕國。秦軍逼近燕國,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國的太子丹收容秦國叛將樊於期,並通過燕國勇士田光結識了刺客荊軻,企圖刺殺秦始皇,但荊軻未能殺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對燕國的憤怒。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佔燕都薊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遼東。

4、佔領魏地。滅魏國,是王賁帶隊。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黃河、鴻溝之水衝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5、大舉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軍攻楚。李信輕敵冒進,先勝後敗。公元前224年,秦始皇親請老將王翦,令率60萬大軍伐楚。大破楚軍於蘄南,殺楚將項燕,佔領楚國大片領土。公元前223年,王翦與蒙武合攻楚都壽春,俘獲楚王負芻。次年王翦又率軍渡過長江,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百越之君。楚國宣告滅亡。

6、吞滅齊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賁在東進遼東,滅掉燕國殘存的部隊,俘燕王喜後。隨即統帥軍隊南下,由燕南部對齊北境突然進攻,直趨齊都臨淄。齊國毫無作戰準備,竟無應戰之兵。齊相後勝力勸齊王投降(和趙國一樣,也是奸臣輩出),齊王建也就不戰而降 。

戰國七雄滅亡順序是什麼?

戰國七雄先後滅亡的順序依次是:韓,趙,燕,魏,楚,齊。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1、公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率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韓國首都鄭今河南新鄭、,韓國滅亡。

2、公元前229年,秦軍乘趙國遭受旱災之際,兵分兩路,南北合擊趙都邯鄲。前228年,破趙軍,攻佔邯鄲,俘趙王,趙國滅亡。

3、公元前225年,秦軍突襲並圍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依託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於是引黃河水灌入城內。三個月後,大梁城被水浸壞,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4、公元前225年,秦軍攻佔楚都郢今湖北荊州、,俘虜楚王,楚國滅亡。公元前223年,擊破項燕,全面佔領楚地。

5、秦於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大敗燕軍和前來支援的代軍,攻陷薊,燕王與太子丹率殘部逃往遼東。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率軍殲了逃到遼東的燕軍,俘虜燕王,燕國滅亡。

6、公元前221年,秦王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擴展資料:

秦並六國

秦國雖然暫受挫敗,但實力雄厚,六國沒有一個能單獨抗秦。秦國統一六國的形勢完全成熟了。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秦乘勢各個擊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經過十幾年的休整,從公元前231年開始,秦國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至公元前221年,消滅了其他六國,統一了中國。從此,中國由一個諸侯割據稱雄的邦聯制國家轉變為一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國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26m8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