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誰提出的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誰提出的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誰提出的的答案是:白居易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誰提出的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句話是白居易提出的,這句話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與元九書》,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深遠的偉大詩人。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是為時代而寫的,詩歌是為事物而寫的。”他的詩歌思想主要是關於早期寓言詩的創作。這裏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反映時事,另一種是為了現實。反映的東西不一定是時事,但目的是為了現實。它不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也是歷代文人歷史使命的集中總結。

這封書信寫於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當時四十四歲的白居易正在江州司馬任上。從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後,經過十多年的宦海風波,被貶到江州當一名有職無權的司馬,經歷了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打擊,內心充滿憤慨和憂傷,思想上也不免矛盾和彷徨,這時收到時任通州司馬的好友元稹寄來的《敍詩寄樂天書》,乃思前想後,有感而發,在寒冬臘月的偏僻小城裏,寫下這封內容豐富、感情真摯的長信。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提倡新樂府詩,世稱“元白”。新樂府運動的詩歌創作,實踐了上述理論主張。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等人的樂府詩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時期極為廣闊的社會生活面,從各個方面揭示了當時存在的社會矛盾,提出了異常尖鋭的社會問題。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歎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敍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極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非常有名。特別是白居易的《花非花》成為後來朦朧詩的鼻祖。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95m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