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衣食足而知榮辱 倉廩實而知禮節意思

衣食足而知榮辱 倉廩實而知禮節意思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的意思是: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這句話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管晏列傳》,原文: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衣食足而知榮辱 倉廩實而知禮節意思

釋義為: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佈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

背景:

春秋爭霸形勢圖[1]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描述戰國時期,管仲擔任齊相主持政務後,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説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管仲抓住了治國的根本,經過多年的治理,齊國很快強盛起來,成為春秋第一霸,歷史上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記載。由於管仲指導思想的正確及齊桓公的成功,"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歷來為後世傳頌,用現代眼光看這句話完全符合唯物主義有關"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等相關觀點,在當時那個王室式微、諸侯欲動的年代,國家統治者能有這種意識是很難能可貴的。

後世孔子感歎説:"微管仲,吾披髮左衽已!",孟子在與齊宣王的對話中這樣説:"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從正反兩方面向君王充分論證了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

糧倉充實、衣食飽暖,榮辱的觀念才有條件深入人心,老百姓也才能自發、自覺、普遍的注重禮節、崇尚禮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56y4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