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把兒子養廢后才明白:只會講道理的父母 永遠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把兒子養廢后才明白:只會講道理的父母 永遠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這已不是第一次從兒子的被窩中搜出他的手機。我拿着手機,滿腔怒火,開始盤問兒子。我生氣地問他,為什麼他總是無法記住我的話,他到底需要多少次提醒才能明白,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我堅信只有在學業有所進展之後,他才能獲得自由使用手機的權利。

把兒子養廢后才明白:只會講道理的父母 永遠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兒子懶洋洋地睜開眼睛,對我不耐煩地瞥了一眼,然後把被子蒙在頭上,繼續睡覺。我毫不留情地拉開他的被子,強迫他繼續傾聽我的教導,期待他像過去一樣,至少假裝接受。

然而,這一次,兒子甚至不肯敷衍,他生氣地將被子扔在我的腳下,大聲對我吼道:“你説夠了沒有!你憑什麼認為你説得都對?我又憑什麼必須聽你的……”

看到兒子如此激動,我陷入了失望和沉思。然而,更讓我難以置信的是,第二天,兒子居然拒絕上學了。

無論我如何在門外催促,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説,兒子都頑固地關上房門。我們陷入了我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冷戰。在這段艱難的沉默時光裏,我開始反覆思考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導致他對我如此反感,或許,這種"反感"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從武志紅老師的講座中聽到了一句話,讓我大開眼界:“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對孩子掏心掏肺的講道理,你講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更不願意和你溝通。”我這才明白,我過於強調“道理”,把兒子養廢了。原來,只會與孩子説教的父母,永遠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一、給孩子灌輸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

在兒子年幼的時候,我曾多次告訴他一些“道理”,例如吃飯時不要挑食,不要吃太多冰淇淋或糖果,因為這對身體不好。儘管我是出於關心,但孩子通常無動於衷,堅持自己的想法。

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我開始向他灌輸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價值觀念,強調努力學習和奮發向前的重要性。然而,孩子往往聽而不聞,似乎無法理解我所説的道理。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的大腦發展是漸進的,首先發展的是情感部分,而理性思維的發展則較晚。這意味着年幼的孩子很難理解抽象的道理和概念,因此對於他們來説,父母的道德説教往往是無效的。

此外,心理學上還存在一個“超限效應”的概念,即過多、過強或時間過長的

刺激會導致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反應。這意味着如果我們不斷地向孩子灌輸道理,他們可能會變得反感和不願意聽從。

把兒子養廢后才明白:只會講道理的父母 永遠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第2張

二、有時,説教也是一種心理暴力

父母常常以最好的意圖,盡力向孩子灌輸道理,但有時這種行為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有時,説教也是一種言語暴力。

我曾經不斷地勸誡兒子,有時甚至會大聲責備他,而他則表現出反感和抗拒。這種不斷的嘮叨和説教,實際上是一種不信任和責備的表現,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一位網友分享了她的經歷,她的母親經常嘮叨她,無論大小事情都要指責。她逃避、反抗,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對學習和生活都感到困惑和沮喪。父母的嘮叨,看似是關心,但實際上是一種慢性心理折磨。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而不是不斷地灌輸道理。孩子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育。

三、以理智與愛心教育孩子

如何改變養育方式,避免只會講道理的養育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1. 用體驗代替講道理: 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這可以是參觀工作場所、志願者活動、實地考察等。通過實際體驗,孩子更容易理解父母的觀點。

2. 以退為進: 不要與孩子對抗,而是給予他們尊重和支持。尋找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參與決策,讓他們感到被聽取和認可。

3. 用幽默代替嚴厲的説教: 使用幽默的方式來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感到輕鬆和愉快。幽默的溝通方式可以緩解緊張和衝突,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建議。

4. 傾聽孩子: 傾聽孩子的意見和感受,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尊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讓他們願意與您分享。

5. 自我反思: 父母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養育方式,尋找改進的空間。接受專業的教育和培訓,以更好地瞭解如何與孩子建立積極的關係。

把兒子養廢后才明白:只會講道理的父母 永遠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第3張

最重要的是,要記住父母是孩子的引導者和榜樣。用愛心、理智和尊重來教育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成為有責任感、有出息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功養育出獨立、有道德、有價值觀的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2q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