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魏晉建安七子是誰

魏晉建安七子是誰

魏晉建安七子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建安七子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七子”的創作大體上也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會的現實,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

魏晉建安七子是誰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餘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後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

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



魏晉時期建安七子是當時文學的代表人物,建安七子分別是哪些人?

所謂“建安七子”是指漢末建安年間出現的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前文提到“三曹”,而其實“七子”與“三曹”一樣,是當時文壇的傑出作家。建安七子分別為:應瑒應德璉、王粲王仲宣、劉楨劉公幹、阮瑀阮元瑜、徐幹徐偉長、孔融孔文舉、陳琳陳孔璋七人(前面表其名,後面表其字)。這個稱謂源自於曹丕的《典論.論文》。

建安七子中,孔融早逝,他因得罪曹操而被處死,所以其實後期文壇比較活躍的只是後面“六子”。而其餘六子最大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詩歌上。

當時的社會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況當中,建安文人,包括三曹與七子都寫了大量反映社會現實與百姓困頓的詩,其風格剛勁有力,內容深刻,是為“建安風骨”。

據文學史記載,王粲存詩23首,而他的代表作是《七哀詩》三首,試看其中一首中的個別句子:“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生動地寫出了戰亂時期生靈塗炭的場景,寫實的場景讓人不忍卒讀。另外,王粲還與曹氏兄弟有一些鄴下唱和之作。

劉楨最有名的詩數《贈從弟》其二,這首詩可以算是一首詠物詩,是一種表志之詩,表明自己堅定之節操。另外他有一些遊樂詩。

“建安七子”中,較有名的便是以上二人。而其他如陳琳、阮瑀、徐幹、應瑒等人留存詩作較寥,只有一篇或者數篇名作。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阮瑀的《架出門郭北行》、徐幹的《室思詩》等。這些詩作一定程度上也表露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與民生疾苦,但他們的名氣與成就終不能蓋王粲與劉楨。

論後人對建安七子詩作的接受與評價,顯然又是以王粲為優。鍾嶸《詩品》將其列於上品,劉勰《文心雕龍》稱其“七子之冠冕”。在七子中,他們對王粲的文學成就是予以最高肯定的。

魏晉時期“建安七子”是當時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相信對於歷史和文學比較瞭解的人都知道,魏晉時期的建安七子是非常有名的,他們直接代表着當時的文學高度,那麼對於魏晉的建安七子具體説的是誰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説一説。

當然,魏晉時期的建安七子,主要指的就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相信這七人大家有的可能會比較熟悉,而有的相對來説還是比較陌生,可能以前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而第一位孔融可能大家都知道,之前可能也聽説過孔融讓梨的典故,相對來説也是比較著名的一個事例。

當然,建安七子肯定有特別出眾的地方,才會被大家所銘記,他們在詩歌以及文學面做出的貢獻都是非常大的,而各自也有各自的特色,詩詞歌賦上面的天賦是非常高的。

當然,在魏晉時期,除了建安七子之外,曹操父子也是非常出名的文學家,其中包括曹操,曹丕和曹植,而曹植的七步詩也是被我們廣為流傳的,當然,他們在詩詞以及散文上面的造詣也都非常的深,對於當代的文學,也有很好的研究價值和意義,所以大家在平常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多閲讀他們的詩詞和散文,能夠更好的激發我們的創作靈感,同時也能夠對我們的作品進行一定的矯正和修改。建安七子其實可以媲美江南四大才子,他們的文學功底以及創作思維都很好的,大家從他們的裏面也能夠很好的感受到。

建安七子是哪七個人

建安七子是漢朝建安年間生活的7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7個人就基本上代表了漢朝建安年間,除了曹操父子以外的文學成就,後世文學當中的建安風骨説的也是這個時期他們的文學作品特點。

一、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漢代建安年間最出名的一批文學家,這批人除了孔融以外,其他人都是依附於曹操的麾下,生活基本上都過得很不錯。這個時候儒家已經完全發展起來,而道家思想也在不斷髮展,很多學者都受道家思想影響,提出了許多非常出色的文學觀念。建安七子的作品也非常注重抒發自身情懷。這7個人中孔融是被曹操所殺,阮瑀英年早逝,剩下的5個人在建安22年的瘟疫中死亡,建安七子也就只剩下了傳説。

二、孔融

孔融就是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融,我們現在兒童啟蒙所學的三字經中就有他的故事。他是孔子的後人,也是當時的一代俊秀。漢獻帝即位以後,他擔任虎賁中郎將,而在曹操掌權以後,他和曹操在政治方面有很多的衝突,最終惹怒了曹操,被曹操下令處斬。

據説曹操在抓捕孔融以後還去孔融家裏抓他兩個年幼的兒子,孔融本來希望能夠保全他的兩個孩子,但是他的兒子卻説: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意思是傾覆的鳥巢下面哪還能有完整的鳥蛋。

三、阮瑀

阮瑀是陳留人士年輕時拜蔡邕為師,文章寫的很好,曹操聽説他很有才華就派人去徵召他,但是他卻不答應,曹操多次派人去找他,他受不了就逃往深山,曹操又命人放火燒山,他就只能答應曹操。後來曹操見到了他的才華,曹操南征北戰時用的那些征討檄文,基本上都是出自他和陳琳之手。

建安七子是誰

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  、應瑒 、劉楨。

他們是漢獻帝建安年間著名的文人。他們的作品大家都被後人所知,更有孔融讓梨的經典故事。“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們與“三曹”一起,構成建安作家的主力軍。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做出過貢獻。

“七子”的創作各有個性,各有獨特的風貌。他們七人或酣暢淋漓,或義正辭嚴,或恣肆無極的筆鋒,給這亂世,增添了一抹濃郁的文采。

“七子”稱呼來源

“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幹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

建安七子分別是誰

建安七子分別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1、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之説,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

2、“七子”之稱,始於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3、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建安七子的創作風格:

1、“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們與“三曹”一起,構成建安作家的主力軍。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

2、“七子”的創作各有個性,各有獨特的風貌。孔融長於奏議散文,作品體氣高妙。王粲詩、賦、散文號稱“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強。劉楨擅長詩歌,所作氣勢高峻,格調蒼涼。陳琳、阮瑀,以章表書記聞名當時,在詩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

3、其風格的差異在於陳琳比較剛勁有力,阮瑀比較自然暢達。徐幹詩、賦皆能,文筆細膩、體氣舒緩。應瑒亦能詩、賦,其作品和諧而多文采。

4、“七子”的創作風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也就是建安文學的時代風格。這種時代風格的具體內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所説的:“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

標籤: 七子 建安 魏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1jmx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