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

王粲。原因他不僅在文學上成就高,在朝堂之上也深受曹氏父子喜歡,所以當時的地位遠遠高於其他六個人。

當初曹操非常喜歡王粲,覺得他很有才,所以就封他做了大關,兩個人還曾經一起南下征戰。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

他一生也寫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令人沉醉其中,其中《七哀詩》是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精神的。也正是因為他的才華出眾,所以他還跟曹植並稱“曹王”。有人説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建安七子之首是因為曹操對其寵愛有加,如若不然他就不是第一了。其實不然,曹操雖然有權,但他同時也是愛才的,如果王粲沒有説得過去的才華,他一定不會讓其在朝中為官,而且還常伴左右,恐怕早就被趕走了。

但是王粲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諱疾忌醫,跟當時齊國的國君一樣,不相信醫生説的話,最終走向了死亡之路。當初大名鼎鼎的醫聖張仲景曾經對他説已患重病,但是他並不相信,讓他吃藥也不吃,二十年以後就死了。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説,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他們對於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孔融孔融(153-208),字文舉,其實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魯國曲阜人,後來為曹操所用。

他年少時曾讓大梨給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這也就是『孔融讓梨』的故事了。靈帝時,闢司徒楊賜府。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與中丞不合,託病辭歸。

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獻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興平二年(195),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隻身出奔,妻子被俘。

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徵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在許昌,不滿曹操雄詐,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後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閒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

孔融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豐。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辭藻華麗,駢儷氣息較多;《與曹操論禁酒書》則有詼諧意味。其《雜詩》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寫喪子之痛,哀婉動人。

陳琳陳琳(?--217),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東南)人,為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

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袁紹使之典文章,軍中文書,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為袁紹檄豫州文》,文中歷數曹操的罪狀,詆斥及其父祖,極富煽動力,建安五年(200),官渡一戰,袁紹大敗,陳琳為曹軍俘獲。

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與劉楨、應瑒、徐幹等同染疫疾而亡。擅長章奏書記。

《飲馬長城窟》為他的詩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築長城故事,揭露當時繁重的徭役給民間帶來的苦難,尤為深刻。王粲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幼時往見左中郎將蔡邕,蔡邕見而奇之,倒屣以相迎。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一次與友人共行,讀道邊石碑,觀一遍而背誦之,不失一字。

又曾觀人下圍棋,其局亂,王粲復為重置,不誤一道。後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其為上賓。劉表死後,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於曹操。曹操至荊州,王粲賜爵關內侯。

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衞覬、杜襲同拜侍中,共議尊曹操為「魏王」;後因中書令荀攸諫止不行而後憂死,其議遂罷。在七子中屬他的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詩》和《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

《七哀詩》之一(《西京亂無象》)寫他由長安避亂荊州時途中所見飢婦棄子場面,深刻揭示漢末軍閥混戰造成的慘象及人民深重災難,使人怵目驚心。《登樓賦》是荊州時登麥城城頭所作,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愁恨,富於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賦的名篇。徐幹徐幹(171-217),字偉長,北海(今。

標籤: 七子 建安 之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wgnj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