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什麼意思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什麼意思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什麼意思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意思:

聖人從事於無所成名的事務,施行無須仗名立言的勸教。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出處:

春秋戰國·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解析:

老子認為,要治理百姓,就應當不尊尚賢才異能,以使人民不要爭名奪利。然而,老子所講的聖人,既不是説人性善,也不説人性惡,而是説人性本來是純潔素樸的。

如果社會出現尚賢的風氣,人們對此當然不會視而不見,肯定會挑動起人們的佔有慾、追逐欲,從而導致天下大亂。倘若不使人們看到可以貪圖的東西,那麼人們就可以保持純潔本性。使人們不貪慾。使人無知無慾也並不是要剝奪人們的生存權利。

而是要儘可能地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飽,身體健壯可以自保自養;此外要沒有爭強好勝之志,這樣做,就順應了自然規律,就做到了聖人的無為而治。老子還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純真的。而種種人類醜惡行為,則應當是聖人的有為和亂為造成的。

使本來純潔的社會,因為人的所為的反面造成了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社會制度成人性扭曲的不正常現象。由此,老子堅持去偽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東西。摒棄所有引起人的貪慾的東西,尤其是當時流行的推崇賢能的風尚,更被老子認為是最易產生罪惡的淵藪。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於是就有了令人嫌惡的醜;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於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與"無"相互突顯,"難"與"易"相互促成,"長"與"短"相互顯現,"高"與"下"相依而存,"音"與"聲"相互陪襯,"前"與"後"相互照應——這些"名"相反而相成。

遷延不居而不獨立自足。因此,聖人從事於無所成名的事務,施行無須仗名立言的勸教,坦蕩迎候萬物的湧現與流變而不牴觸畏避,生養了一切並不拘繫自有,做成了什麼並不執為仗恃,成就了事業並不矜居功名。就是因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會消逝。

標籤: 行不言 無為 聖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1j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