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養不教,父之過是什麼意思

養不教,父之過是什麼意思

養不教,父之過是什麼意思

養不教,父之過”的意思是: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

該句出自於:南宋·王應麟《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意思是:生養孩子卻不加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教育學生不嚴格要求,這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是諺語。古人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來自於家教”和師教”兩個方面,所以,他們認為教育失敗的原因也是兩方面。這句話點到了兩類教育的要害之處,既淺顯易懂,更精闢深刻。作為兩條古老的教育原理”,確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僅揭示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基本規律,還建構了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繫。

養不教,父之過” 講的是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在於家長。教不嚴,師之惰”講的是學校教育缺失,問題在於教師。定位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彼此聯繫:既不可替代,又密切相關。特別是兩條教育原理”的前後排列,在一定意義上,早已明示家庭教育先於學校教育,而且重於學校教育。

註釋:

不教:不加以教導。

過:過錯。

師:老師。

惰:怠惰,這裏指失職。

原文節選: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翻譯如下:

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相關故事:

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盜,在他做盡壞事後,終於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於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麼要求,強盜説:我想見我母親最後一面。”

縣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並且傷心地説: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我,現在我後悔也來不及了。”這強盜的母親,要對強盜的下場負一半的責任啊!

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於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為理由,不給他官做。張曜知道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裏很難過,於是發奮苦讀,終於憑着他的學識,把官給爭了回來。

作品介紹: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户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作者介紹:

王應麟,南宋官員、學者。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後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餘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

標籤: 父之過 養不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082d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