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出自哪裏?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出自哪裏?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出自哪裏?的答案是:馬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出自哪裏?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出自中唐·韓愈《馬説》。原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春秋時期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軍事的需要,馬的作用已十分凸顯。當時人們已將馬分為六類,即種馬(繁殖用)、戎馬(軍用)、齊馬(儀仗用)、道馬(驛用)、田馬(狩獵用)、駑馬(雜役用),養馬、相馬遂成為一門重要學問。孫陽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選擇了相馬作為自己終生不渝的事業。孫陽從事相馬這一職業時,還沒有相馬學的經驗著作可資借鑑,只能靠比較摸索、深思探究去發現規律。孫陽學習相馬非常勤奮,《呂氏春秋·精通》説:“孫陽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馬也。”

《馬説》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説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韓愈文選》中《雜説》的第四篇,“馬説”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此文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公元795—800)。“説”是“談談”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裁。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視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馬説》大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以求得提拔,卻一直未被採納。雖然沒能得到重用,但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來的幾年內,他相繼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也並未得到特別的賞識,所以常常鬱鬱寡歡,並有“伯樂不常有”之歎。他進京城應試以圖做官,在京城上下奔走相告,待了十年之久,最終還是懷着無限怨憤離開了長安。韓愈的坎坷遭遇正是寫作《馬説》的思想基礎,而此文的另一用意是委婉地表白心跡,並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標籤: 世有 伯樂 千里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1dl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