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竊鈎者誅

竊鈎者誅

竊鈎者誅

竊鈎者誅,竊鈎者諸侯”的意思:

偷帶鈎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引申義為現實是虛偽的。

竊鈎者誅,竊鈎者諸侯”的出處:

出自《莊子·胠篋》,《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

節選如下:

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鬥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

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故曰: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聖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譯文如下: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那些偷竊腰帶環鈎之類小東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殺害,而竊奪了整個國家的人卻成為諸侯;諸侯之門方才存在仁義。這不就是盜竊了仁義和聖智嗎?所以,那些追隨大盜、高居諸侯之位、竊奪了仁義以及鬥斛、秤具、符璽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祿的賞賜不可能勸勉,即使有行刑殺戮的威嚴不可能禁止。

這些大大有利於盜跖而不能使他們禁止的情況,都是聖人的過錯。因此説,魚兒不能脱離深潭,治國的利器不能隨便拿給人看。那些所謂的聖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來明示天下的。

《莊子·胠篋》的介紹:

胠篋”的意思是打開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馬蹄》篇相同,但比《馬蹄》更深刻,言辭也直接,一方面竭力抨擊所謂聖人的仁義(仁愛和正義)”,一方面倡導拋棄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會回到原始狀態中去。宣揚絕聖棄知(摒棄聰明智巧,迴歸天真純樸)”的思想和返歸原始的政治主張,就是本篇的中心。本篇深刻揭露了仁義的虛偽和社會的黑暗,一針見血地指出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偷帶鈎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但看不到社會的出路,於是提出絕聖棄知(摒棄聰明智巧,迴歸天真純樸)”的主張,要摒棄社會文明與進步,倒退到人類的原始狀態。這是莊子社會觀和政治觀的消極面。

標籤: 竊鈎者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012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