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碧螺春是什麼茶

碧螺春是什麼茶

碧螺春是什麼茶的答案是:綠茶

碧螺春是屬於綠茶,為我國傳統的六大茶類之一。碧螺春是漢族傳統名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發展歷史悠久,綠茶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這“四絕”聞名於中外。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當地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脱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關於此茶名稱的來歷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時親賜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時就已有茶名的傳説,還有一種巧妙的解釋説取其色澤碧綠,捲曲如螺,春季採製,又採自碧螺峯這些特點,因而命名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歷史,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温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

揉捻:鍋温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温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温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

炒青: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温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碧螺春是什麼茶

先看茶的外形,好的碧螺春,應該葉形成螺狀,芽葉細嫩,葉身上有白色毫毛。色澤銀白並隱含着綠色。看完外形,我們就來看茶的湯色。好的碧螺春沖泡出來的茶湯應該是碧綠、清澈、有光澤的。

先聞幹茶。好的碧螺春,有天然的花果香氣。無雜味。再來聞沖泡好的熱茶,同樣有明顯的花果香氣。最後可以聞一下冷茶,當茶放涼後,再來聞一下,如果香氣仍然持久,就是好茶了。

好的碧螺春,火功合適,不老不生。茶湯鮮爽、醇厚。飲後有明顯的回甘感、舌底生津、滿口留香、神清氣爽。

洞庭產茶,歷史悠久。碧螺春的由來,據《清嘉錄》記載,(1699年),清朝康熙皇帝到太湖遊覽,巡撫宋倖進獻此“嚇煞人香”茶,康熙皇帝品飲後覺得味道很好,但名字卻不雅,因此茶為碧螺峯所產,賜題該茶為“碧螺春”。自此以後,碧螺春遂得名,聞名遐邇,流傳至今。

標籤: 碧螺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z15g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