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粽子的由來和傳説

粽子的由來和傳説

粽子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在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

粽子的由來和傳説

傳説

另説則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念屈原之外,在江蘇等地,粽子被認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當地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粽子的由來和傳説 第2張

文獻記載

西晉周處《風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齊民要術》卷九引《風土記》記述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散之時像也”。

標籤: 由來 粽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o84j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