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上海有哪幾個區

上海有哪幾個區

上海有哪幾個區的答案是:黃浦區;徐彙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浦東新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崇明區

黃浦:“黃浦”的地名得名於清代始稱的“黃浦江”,本區位於黃浦江最具特點的中段。黃浦江是上海境內最大的河流,被譽為上海的“母親河”,源自西部的澱山湖,在北部吳淞口注入長江。戰國時,早年的黃浦江體量和規模並不大,經常氾濫或缺水,當時的楚令尹黃歇(後被封為春申君)進行調研,指揮和帶領百姓疏浚和開鑿治理,從此變水患為水利,百姓感激黃歇,把此江叫做“黃歇浦”,“黃浦”是“黃歇浦”的簡稱。

靜安:得名於區內的“靜安寺”。相傳,靜安寺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為江南名剎。境內歷來有“靜安八景”,即赤烏碑、陳朝檜、講經台、蝦子潭、湧泉、綠雲洞、滬讀壘及蘆子渡,歷代題詠甚名,今均湮沒。

長寧:得名於區內的主幹道“長寧路”。 長寧路原名浦內路,為泥土路,1989年,鋪設成水泥路面百思特網,改名以四川省南部的長寧縣名稱為路名,並有其永久安寧之意。

徐匯:得名於區內的商業文化中心“徐家彙”。明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於此建立農莊別業,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説,他逝世後歸葬於此。其部分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後漸成集鎮。又因當地為肇嘉浜和李樅涇兩路水系的會合之處,故稱“徐家彙”。

普陀:得名於“普陀路”。 據傳説,清朝光緒初年,普陀山上有一位名叫慧根的僧人,先後涉歷多座佛教名山,後又經西藏、至緬甸,得到當地華僑和信徒捐贈的五尊釋迦牟尼玉佛寶像。慧根回國路經上海時留下坐佛和卧佛各一尊供信徒瞻仰。1928年信徒們集資建成新的玉佛寺,供奉慧根留下的兩尊玉佛,該寺成為上海著名的禮佛場所和旅遊勝地。為了紀念慧根,20世紀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陝西北路間築路時,把玉佛寺附近的一條馬路取名為普陀路。

上海有哪幾個區

虹口:得名於“虹口港”。虹口港位於本區南部,原名“洪口港”, 北起四平路頭道橋,和橫浜相接,南至黃浦江,全長1.5公里。解放前美租界相繼在虹口港上築橋後,大名路橋俗名“外虹橋”,此橋的南面叫 “外虹口”,長治路橋俗名“中虹橋”,中虹橋與外虹橋之間的地方叫“中虹口”,漢陽路橋俗名“裏虹橋”,裏虹橋與中虹橋之間的地方叫“裏虹口”。

楊浦:得名於區內的一條河,名叫“楊樹浦港”,原名“楊樹浦”,是黃浦江的一條支流。這條河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其中有一段跟蘭州路平行,所以又叫蘭州河。

浦東:得名於地理位置在黃浦江以東。廣義上指今浦東新區、南匯區全部和閔行區黃浦江以東部分;狹義上指浦東新區黃浦江以東沿江百思特網及毗鄰地區。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佈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成立浦東新區。

寶山:得名於曾經的土堆山,因而得名。唐朝時,在這裏堆土築成山,人們認為這是得神靈相助而起的山,對其十分崇敬,稱其為“寶山”。到了明永樂年間,在境內海濱曾用人工堆築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標誌,為出入長江口的船隻導航,永樂皇帝朱棣賜山名“寶山”。

閔行:得名於“閔行鎮”。閔行鎮原名敏行市,在今閔行區南部,明朝弘治年間時形成集市。一説嘉靖時有山東人閔其來滬遊學,卒後葬此,故名。

嘉定:位於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號得名,1992年撤縣設區。境域東鄰寶山區,東南接普陀區,南濱吳淞江與閔行區、青浦縣相望,西、北兩面與江蘇省接壤。

奉賢:得名於境內河流奉賢涇,位於上海市南部,百思特網南瀕杭州灣。一説孔子的弟子言偃(字子游,常熟人),是唯一的南方人,學界稱其為言子,所以也被稱為“南方夫子”。相傳他曾來古奉賢講學,後人為紀念這位賢人,曾在城中城隍廟旁為他建了言子祠,後來建縣時,便用了“奉賢”之名,通過這種方式,既表達一種歷史的追念和傳統,也體現了此地的人文追求和情懷。

松江:得名於吳淞江的古稱 “松江”(清末俗稱“蘇州河”,源自太湖,流經上海九區,匯入黃浦江,為黃浦江最大支流,被譽為上海的“外婆河”),位於上海市西南部。

金山:得名於境臨杭州灣中的大、小金山島,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杭州灣北岸,西鄰浙江省。明朝以前,這裏叫小官鎮,為了抵禦倭寇騷擾,朝廷開始在這裏築建衞城,與衞城隔海相望的杭州灣裏有大、小金山島,故取名“金山衞”。到了清朝雍正年間在這裏設縣時,便取用了“金山”之名。金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青浦:得名於古時候名稱青龍鎮,位於上海市西部。當年境內一條河,三國時代孫權曾在這裏的河流上大建青龍戰艦,建立軍事要塞,這條大河被命名為青龍江。後來在此地建鎮,取名為“青龍鎮”,唐朝時已經是江南地區重要的貿易港口。明朝設縣的時候,定名為:“青浦”。

崇明:得名於崇明島,是上海市北部長江口的大島。相傳,東晉末年孫恩農民起義失敗以後,起義軍的幾排竹筏飄浮到了靠近東海的長江口,在江邊的泥沙中擱淺。但這些龐大的竹筏攔住了滾滾長江帶來的泥沙,日久年深泥沙俱下,逐漸形成了一個沙嘴。剛開始的時候,這片沙嘴還沒有完全露出江面,隨着江水海潮的漲落,時隱時現,尤其是夜晚的時候給人一種神祕飄忽的感覺。不明真相的人們就説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顯顯”,於是便給它起了名字叫“祟明”。時過境遷,後來,這片沙嘴泥沙越積越多,變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成了一個小島,再也不受潮漲潮落的影響了。此時,當地的人們見到島嶼屹立在洶湧澎湃的江水海潮中,氣勢壯觀,天水相際,已不再將其視為怪異,併產生了一種崇敬之情。於是人們便把“祟明”改稱為“崇明”。

標籤: 哪幾個 上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o05y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