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魯濱孫漂流記的寫作背景

魯濱孫漂流記的寫作背景

魯濱孫漂流記的寫作背景的答案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

魯濱孫漂流記的寫作背景

《魯濱遜漂流記》(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説,於1719年4月25日首次出版。

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風暴,漂流到無人島上,憑着堅韌的意志與不懈努力在荒島上生存下來,最終得以返回故鄉的故事。

笛福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國資本主義開始大規模發展的年代。1702年,他發表《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諷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並被判處枷示三次。出獄後,從事編輯報刊,還寫了不少政治、經濟方面的小冊子,因言論關係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説《魯濱遜漂流記》。

這部小説是以亞歷山大·賽爾柯克在荒島上的真實經歷為原型的。據當時英國雜誌報導:1704年4月,賽爾柯克在海上叛變,被船長遺棄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費爾南德斯羣島中的一個叫馬薩捷爾的小島上。4年零4個月後被航海家發現而獲救。那時,賽爾柯克已忘記了人的語言,完全變成了一個野人。笛福受這件事的啟發,構思了魯濱遜的故事。但在小説的創作過程中,笛福從自己對時代的觀感和感受出發,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和18世紀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魯濱遜這一形象。

魯濱遜

魯濱遜漂流記17世紀中葉,魯濱遜·克魯索出生在英國一箇中產階級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親的安排,依靠殷實的家產過一種平靜而優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闖蕩的魯濱遜卻當上了充滿驚險和刺激的水手,航行於波濤洶湧、危機四伏的大海上。後來遭遇船難而流落荒島,英國流亡貴族魯濱遜在極度與世隔絕的情況下,運用水手時代訓練而來的地理方位標示、天象人文觀測、日移與潮汐變化登計法等與奧妙的自然搏鬥,同日,記錄下自己的荒島生涯,並隨時等待時機逃離絕境。魯濱遜在自治的日曆星期五這一天,救下了食人族男孩星期五,星期五是被食人族作為祭祀的祭品帶到荒島上來的,無法再回到他的部族。隨着兩個人的朝夕相處,魯濱遜面對一個與自己不同種族、宗教及文化的人,慢慢改變了自己,兩人發展成亦父亦友的情誼。這份文明世界所缺少的友誼成為魯濱遜後來經歷20多年荒島生活的精神支柱。

星期五

星期五是一個野人,有一次在沙灘上差點被另一個部落的野人吃掉,但魯濱遜最後救了他,正好當天是星期五,所以魯濱遜就給他命名為“星期五”。也由於他們之間的真摯友誼他才得以存活下去,並回到了家鄉。星期五是一個樸素、忠誠的朋友和智慧的勇者,他知恩圖報,忠誠有責任心,適應能力強,他和魯濱遜合作着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島上度過了許多年,星期五的到來讓魯濱遜圓了歸家夢,自己則做了魯濱遜的助手。星期五要求上進,很快就融入了文明人的生活,是個樂觀,可愛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ko6mw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