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武陵戲代表作

武陵戲代表作

武陵戲代表作:《祭頭巾》、《思凡》、《兩狼山》、《打督郵》、《發黴的鈔票》、《元寶案》、《巧婚記》、《姻緣錯》。武陵戲一般指常德漢劇。

武陵戲代表作

常德漢劇,是湖南省的地方傳統戲曲之一。

以湖南常德、桃源、漢壽、慈利為中心,流行於洞庭湖西岸各縣及黔陽、湘西自治州一帶,並遠及湖北西南部和貴州東部地區。

常德漢劇兼有高腔、彈腔、崑曲3種聲腔,現以演唱彈腔為主。

它與荊河戲、巴陵戲的聲腔、劇目及表演風格大體相近。

劇種歷史:常德地區弋陽腔傳入較早,於明代萬曆年間戲曲活動已頗興盛,據袁中道《遊居柿錄》和龍膺《答中原音韻問》等文記載,除弋陽腔外,並有崑山腔、青陽腔、楚調流行。

當時的楚調,即指由弋陽腔演化而來的高腔。

清康熙以來,又有秦腔、蘇腔、徽調等傳入,至乾隆、嘉慶年間,彈腔南北路逐漸成為常德漢劇的主要聲腔,高腔和崑腔逐漸衰落。

1910年前後,彈腔佔優勢,出現天元、瑞凝、文華、同樂4大名班。

劇種唱腔:常德漢劇的彈腔與漢劇的唱腔及板式大同小異,但北路仍保留有生、旦分腔以前的情況。

此外還有一些獨特唱腔,如南反北、子母調、台腔、醜腳腔等。

伴奏音樂重嗩吶吹功,在曲調的處理上,使用多種變奏、轉調、移位的手法發展樂曲,變化豐富,稱“內五外八調”。

樂隊舊稱場面,分文、武場,舊制為“三箱七場面”,以胡琴為主,因弓馬戲見長,故重視打擊樂,有“鑼鼓半台戲”之説。

標籤: 武陵 代表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9llk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