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鐘錶過一刻時是多久?

鐘錶過一刻時是多久?

鐘錶過一刻時是多久?的答案是:15分鐘

在我國古代一天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為八刻,用這個方法進行換算,一刻鐘也就是十五分鐘。古代最常用的計時工具為“銅壺滴漏”,是依靠一滴一滴往下漏的水計算時長的,孔中有100個刻度,到清末是改為96刻,並流傳下來。

很多人在詢問別人時間的時候,會聽到一刻鐘這個回答,對於不瞭解的人來説,可能不知道一刻值具體等於多少分鐘,這個實際上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通常有固定的説法,所以只需要將其牢記清楚就可以了。

在我國古代,使用的計時方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一天是用12個時辰計時的,一個時辰是八刻,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換算,一刻鐘也就是十五分鐘。在古時候是沒有鐘錶這種計時工具的,所以當時人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計時,最開始是水滴計時,後來是日晷。

當時比較常用的計時工具叫做“銅壺滴漏”,是靠一滴一滴往下漏的水來計算時間長短的,在銅壺底部有一個孔,孔中有一隻帶有100個刻度的箭,當壺裏面裝滿水之後,水從孔裏面滴出來就正好是一天一夜了,一天一夜是14個小時,因此一刻就等於14分24秒,約等於15分鐘,到清初的時候,將100刻改成96刻,所以一刻鐘就正好是15分鐘。

時鐘是人類最早發明的物品之一,原因是需要持續量測時間間隔,有些自然的時間間隔(如日、閏月及年)可以用觀測而得,較短的時間間隔就需要利用時鐘。

數千年計時設備的原理也有大幅變化,日晷是利用在物體在一平面上影子的變化來計時,計算時間間隔的儀器也有許多種,包括最廣為人知的沙漏。配合日晷的水鍾可能是最早的計時儀器。

歐洲在1300年發明了擒縱器,後來也創作了第一個機械鐘,可以利用像擺輪之類的振盪計時設備。發條驅動的時鐘約在15世紀出現,鐘錶業約在15世紀至16世紀開始發展,1656年發明了擺鐘。

鐘錶過一刻時是多久?

因此在計時的準確性又進一步提升,當時因為航海導航對時間的精確性要求,也帶動時鐘可靠性及精確性的提升。電子時鐘在1840年申請專利,二十世紀電子學的發展產生了可以完全不用機械機芯的時鐘。

現在時鐘內的計時元件是諧振子,一個會以固定精準頻率振盪的物體,諧振子可能是單擺、音叉、石英晶體,或是原子在發射微波時電子的振盪。

類比型的時鐘會用指針及角度表示時間,數位時鐘則是用數字的方式表示,有兩種時間表示法:十二小時制及二十四小時制。

大部分數位時鐘都是用電子設備及液晶、LED及真空熒光顯示器來顯示時間。時鐘功能也是現在電腦、手機的標準功能之一。

為了方便性、距離、電話或是失明人士的需求,有用聲音報時的聽覺時鐘。為了盲人需求,也有用觸摸方式可以感知其時間的盲人時鐘,其中有些類似傳統時間,但調整其設計,可以直接觸摸表面得知時間,但又不會影響計時功能。計時技術也在持續演進之中。

認識時針、分針、秒針

跑的最快是秒針,個兒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時針,個兒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針,勻速跑步作用大。

一個小時60分,半點也叫30分。

看完時針找分針,指針長短仔細分。

分針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

分針半圈走到6,拉着時針邁半步。

時針半步不計數,還念半步前的數。

分針每次踩住6,就是半點請記住。

指針兄弟來賽跑

指針兄弟來賽跑,頂端12是起點。

大哥時針慢吞吞,分針腿長跑得快。

分針跑了一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標籤: 鐘錶 一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8o26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