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芒種的來歷和風俗

芒種的來歷和風俗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芒種的風俗有嫁樹、送花神、煮梅等。

一、芒種的由來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芒種芒種,樣樣都忙。”《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2016年6月5日13:48:28,星期日迎來“芒種”節氣,標誌盛夏將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芒種的來歷和風俗

二、芒種的習俗

嫁樹

芒種是農忙季節,在山西榮河開始收穫大、小麥,當地人稱之為“農忙”。有諺語説:“麥黃農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節氣,婦女也要下地幫助度過“農忙”。而在河北鹽山則是在“忙中”這天有“嫁樹”的習俗。就是用刀子在棗樹上劃幾下,寓意可以多結果實。

送花神

芒種時節送花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祭祀習俗。人們認為,芒種已過,百花開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是日,人們要設案供物,焚香祭祀,來為花神餞行。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寫芒種節道:“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飄,花枝招展。

這段話中的“千旄旌幢”給大家解釋一下:千,指的是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施是旗杆頂端綴有旋牛尾的旗,族與旋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裝飾,幢之形似傘。從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華麗場面,同樣也展現出了古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感,表現出對生態的敏感和重視,很值得現代人思考與學習。

芒種的來歷和風俗 第2張

煮梅

芒種也是梅子成熟的時節,在南方每到5月、6月份梅子就會成熟。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與梅子一同煮或用糖與曬乾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曬千的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裏面加人紫蘇。北方產的烏梅在我國很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製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湯。如果在裏面加人桂花滷,然後冰鎮後再飲,則其味更絕。現在有很多加工的梅乾蜜餞,如話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大受人們的喜歡。

標籤: 芒種 來歷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685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