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相對剩餘價值和絕對剩餘價值的區別與聯繫

相對剩餘價值和絕對剩餘價值的區別與聯繫

相對剩餘價值和絕對剩餘價值的區別與聯繫

絕對剩餘價值與生產技術的變化無關,而相對剩餘價值則與生產技術的變化緊密相關,隨着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而越來越起到主要作用。相對剩餘價值是“絕對剩餘價值”的對稱。相對於“絕對剩餘價值”而言的價值形式,是與“絕對剩餘價值”相互比較的產物;如果沒有“絕對剩餘價值”的存在,也就沒有相對剩餘價值。

1、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產生的剩餘價值。

2、生產前提: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兩個部分:為自己耗費的勞動時間,即必要勞動時間;為資本家耗費的勞動時間,即剩餘勞動時間。

3、資本家為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而儘可能地延長工作日。

4、但工作日的延長受到了生理的、道德的界限的制約,特別是工人階級的反抗鬥爭,迫使資產階級頒佈法律,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長度以內。

5、在工作日的長度不變的條件下,資本家要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就必須改變工作日劃分為必要勞動時間與剩餘勞動時間的比例。

6、而改變這種比例的前提,就是縮短必要勞動時間。

7、假定工作日為8小時,其中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各為4小時,剩餘價值率為100%。

8、如果工作日的長度仍為8小時,必要勞動時間由4小時縮短為2小時,剩餘勞動時間就相應地由4小時延長為6小時,剩餘價值率便由100%提高到300%。

9、在工作日長度已定的前提下,必要勞動時間與剩餘勞動時間成負相關,必要勞動時間愈短,剩餘勞動時間就愈長。

10、絕對剩餘價值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絕對延長工作日,從而絕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來生產出來的剩餘價值。

11、屬“後理論經濟學”之《價值場論》範疇。

12、具有來源唯一性的剩餘價值形式,有“勞動價值説”,“投入產出説”、“供求價值説”等;資本的母體,資本由其轉化而來;與“相對剩餘價值”對應,“相對剩餘價值”範疇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

標籤: 剩餘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2wyd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