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報告文學範文怎麼寫

報告文學範文怎麼寫

報告文學範文怎麼寫

報告文學範文怎麼寫(一)

汶川地震五年忌(何建明)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現場紀實即五週年(節選)

公元2008年5月12日。

這個日子註定要被人類歷史記住。

這一天的下午2點28分。中國的一個並不被人們熟識的地方——四川省汶川縣,突然地動山搖,瞬間天昏地黑……隨即,一個個鄉鎮消失了,一片片農舍和居民樓坍塌了,一羣羣孩子和老人、男人和女人被活生生地埋入了廢墟,斷頭折腰,血濺江河,慘不忍睹。

與此同時,報告文學的特點周邊更多的村莊、更多的城鎮、更多的百姓也被更嚴重的山崩地裂掩埋了。

北京在搖晃。上海在顫動。廣州人驚恐地從樓房跑出,甚至連隔着大海的台灣同胞也有明顯的震感。

里氏8.0級大地震!中國的大地都在震動!從那一刻起,中國的十三億人陷入了巨大的痛苦與悲傷、緊張與焦急之中。世界也在揪心地注視着東方大國發生的這一強震。

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第一時間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聲音迴盪在神州大地的上空。

災情比我們預想的要嚴重,同胞們,同志們,在災害面前,什麼是報告文學最重要的是鎮定、信心、勇氣和強有力的指揮。我相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廣大軍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特別重大的地震災害!第一時間裏,國務院總理温家寶的聲音和身影,出現地災區上空昀飛機上。兩個多小時後,他到達災區一線。

那時起,全中國人民無時無刻不在關心、關注災區的每時每刻。

那一天起,我的心就被拉走了,拉到了那片到處是廢墟和流血與死亡的地方。

我無法不去。可去了後就想走,典型人物報告文學模式我不忍心雙腳踩痛那些依然躺在廢墟里的已經沒有呼吸的生命。剛一走,我又自責:那些躺在樓板與泥石流下的冰冷軀體多麼寂寞和孤獨,你怎麼不陪他們多待些時間呢?

於是我又一次返回那裏。

地震之後,我已經去了那裏三次。每一次去後都讓我感到心靈的顫抖。

第一個忌日。

我第一次到災區是在大震後的第七天。

到成都後的第二天,我便進入了一個重災區。那是個被地震毀滅了的山區小鎮。我眼前看不到一間完整的房屋,當地百姓告訴我,地震前這裏很美,常有成都的城裏人到這兒休閒度假。現在我們什麼都沒了,連豬崽都死光了。一位老鄉這樣説。

解放軍在這裏清理廢墟。報告文學與新聞的關係上面有指示:七天後大面積的救人搜索將結束——這個時間已經超出了人的生命極限。雖然前線時有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説哪個地方又救出了生還者,但對多數被埋者來説,七天後生存的機會基本沒有了。

一片廢墟前,兩輛推土機轟鳴着,一堆堆橫七豎八的水泥板和磚瓦塊被翻動着。周圍有不少當地百姓圍着觀看,開始我並不知道他們在等待什麼,後來知道那裏面還有被埋者,那些活着的人茌等待見到自己的親人。

一位中午婦女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穿着醫生的白大褂,表明她是一個醫務工作者。她是我們附近鎮上的醫生,她丈夫埋在裏面一直沒有出來。今天她是來看他的……一位老鄉悄悄地告訴我。一枝筆寫作事務所。

我的心一下揪了起來——為這位可憐的女醫生,為無數與這位女醫生同樣命運的災區人民。

她一直在另一個地方搶救傷員,中間來過這裏幾次,但因為她男人被埋得太深,一時挖不出來。今天清理廢墟,估計能見到她男人了。老鄉繼續在我耳邊説着。我的心因承受着推土機的轟鳴聲而緊縮起來。

那等待的時間太殘酷。你又想早些看到結果,又不願看到結果。對女醫生和對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一樣。

推土機繼續轟鳴着,大地似乎也在強烈地震盪着。眼前,報告文學三個特點斷裂的樓板被一塊塊掀開、推走……我注意到女醫生的腳步在不斷往前移,但身體又被兩位女同胞緊緊拉住。

幾位解放軍戰士在一位少校的帶領下,出現在推土機前,他們預計下面的被埋者會馬上出現,所以走在了前面。有兩個戰士的手裏提着黃色的裝屍袋——這讓人看後十分不舒服,但戰士們是在執行任務。七天後的遇難者遺體基本上都處在腐爛階段,為了保護更多活着的人,對所有遇難者遺體進行現場及時的處理是災區指揮部交給救援部隊的另一項重要任務。軍人在一絲不苟地執行命令。他們的職責非常神聖,那些小戰士當兵才幾天,他們中的多數還是80後,如果不是抗震救災,他們怎麼可能去做收屍這類活呢?

地震遇難者的遺體慘不忍睹,但為了防止瘟疫,必須有人去處理。軍人承擔了這樣的任務。

出來了!出來了!突然有人叫起來。於是我們都跟着往廢墟前簇擁,但被戰士們擋住。只有那個女醫生被允許往前挪動。

是他。那件夾克我才給他買的,他第一次穿上的……女醫生説。我聽到她的聲音是顫抖的。

一具遇難者遺體被四個戰士抬出來,抬到廢墟邊的一塊水泥地上。隨後,我們也被允許走近。

那是個男性遇難者,他的臉部是灰黑的,沾滿了塵土和血水,腹部印着血痕,顯然是被重物壓死的。

我見女醫生單足跪在地上,報告文學:怎樣刻劃人物用自己的衣袖擦着遇難者的臉。馬上有戰士給她掌來一盆水和一塊毛巾,於是女醫生便輕輕地非常職業化地為她的丈夫擦洗頭部,一點一點地為她的丈夫擦洗着、擦洗着……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清死者的臉龐了。這時女醫生抬起頭,衝解放軍官兵們説:謝謝你們,謝謝你們讓我見到了他……然後她又埋頭為自己的丈夫整理衣服。

那位解放軍少校紅着眼睛,朝戰士們揮揮手,示意他們離開現場。我看到官兵們都在擦眼淚。

那一刻,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臉上也已淌滿了淚水……我想上前安慰一下那個女醫生,可我沒有。我發現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有這樣做。人們默默地站在那個女醫生的背後,一聲不響地看着她為死去的丈夫擦洗、整理。

報告文學範文怎麼寫(二)

《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是一部典型的報告文學作品。我用典型這個詞來描述它,是想強調這是真正的、純正的報告文學寫作。傅寧軍是一位在上世紀80年代的文化暖風吹拂下成長起來的報告文學作家,幾十年來,他仍能保持着報告文學作家應有的敏鋭與活力,這就非常不容易。他對純正報告文學寫作的堅守,也體現出他對報告文學這一文體充滿了自信。

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應該在三個環節上都見出作者的追求。其一是題材選擇,其二是採訪調查,其三是寫作構思。《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就是這樣一部在三個環節上都付出了努力的作品。

報告文學寫作中,“寫什麼”往往比“怎麼寫”更重要,有人稱其是“七分題材三分寫”,因此報告文學作家首先就要在題材選擇上接受挑戰。一位作家選擇什麼樣的題材,也是對他的識見和敏鋭力的考量。我們從題材的選擇上就可以發現作家對於社會和現實的認識是否具有深度和鋭度。可以説,題材選擇是一部報告文學成功的關鍵。《淬火青春》的主體對象是大學生,傅寧軍關注大學生並不是從這部作品開始的,在此之前,他就完成了一部《大學生村官》的報告文學作品,並獲得廣泛好評。關注大學生,這不能不説是傅寧軍作為一名報告文學作家對社會變化的敏鋭感知。大學生是考察中國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座標;大學生的去向,則是評價社會文化素質的切入點。傅寧軍正是從這樣的角度而選擇了大學生作為寫作題材的。大學生從軍,直接關乎建設現代化軍隊的偉大戰略。題材選擇還應該包含着作家對題材的認知。當然選擇過程就包含了認知過程,但選定一個題材之後作者對其題材認知的不斷深化和確立,將決定作者開掘題材的深度和力度。傅寧軍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精彩。他開門見山地提出一個最敏感的問題:“大學生從軍的意義到底在哪裏呢?”事實上他的整部作品都是在回答這個問題。他從兩個方面去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從兩個方面去把握這個題材。其一是“大學生給軍隊增添了什麼”,其二是“軍隊又給大學生帶來了什麼”。傅寧軍通過大學生從軍,不僅向人們展示中國軍隊質的飛躍,同時也告訴人們,“新一代軍人應對新挑戰充滿自信”。這正是傅寧軍對這一題材開掘的深刻之處。

採訪調查對於報告文學來説則是成功的基礎。只有建立在充分紮實的採訪調查基礎之上的報告文學才能獲得成功。傅寧軍為這部作品作了充分紮實的採訪調查。他在寫《大學生村官》時就採訪了150多人,因為同樣寫的是大學生,所以這些採訪在一定程度上也為這部作品作了鋪墊。為寫這部作品,傅寧軍又採訪了100多位對象,採訪的面相當廣泛,既有叱吒風雲的將軍,也有紮根基層部隊的校尉;既有大學生士官,也有大學生軍嫂。

在寫作構思環節上,不僅能看出一位報告文學作家的才華,而且也能看出一位報告文學作家對報告文學的文學性的理解,因此這個環節是提升報告文學作品文學性的核心。傅寧軍的文字帶有一種抒情性,以飽含情感的語言講述軍中大學生的事蹟,因此那些看似純粹客觀的描述卻具有較強的打動人心的感染力。這部作品的結構方式也是典型的報告文學方式,它以採訪對象為重點,並把採訪對象置於軍隊提高文化素質歷史進程的大背景之下來寫。這是一種串珠式的結構,儘量讓一個個採訪對象成為一顆顆完整的珠子,並以明確主題為紅線將其連接為一個整體,因此作者基本上是以平鋪的方式一個接一個地講述每一個人的從軍經歷。儘管作品分為5章,事實上5大章的劃分並沒有明確的邏輯關係,它不過是提示人們,在這一章裏將對某一方面比較強調而已,至於第四章和第五章則是根據敍述對象的身份而歸類的,第四章是講述軍嫂的故事,第五章是講述大學生士兵的故事。這種結構達到了一種反覆詠歎調的效果,每一個從軍的敍述就是一次對主題的反覆和疊加,同時又通過小的變奏對主題加以豐富。傅寧軍把握住題材的深度和鋭度,不去刻意追求思想意義的繁複性,不把筆墨花在闡釋和論證上,而是着力於人物形象的呈現,讓人物和事實來説話。

關於報告文學範文怎麼寫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標籤: 範文 報告文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2w8p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