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蒙古族的生活習俗

蒙古族的生活習俗

在蒙古婚禮習俗中,舉行婚禮的前一天,男方要舉行“祝福新房儀式”,而女方要舉行“姑娘宴”。生兒育女是蒙古族極其重視的事情,所生嬰兒無論男女,出生後都會在家門外樹立標誌。蒙古族飲食受其經濟生產類型制約,牧區主要以牛、羊肉及奶食為主。

蒙古族的生活習俗

蒙古族的生活習俗

蒙古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東亞地區。圓形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傳統的居住工具,蒙古人過節日時都會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戴上各種裝飾品,歡慶節日。蒙古人有“馬背民族”之稱,他們熟悉馬性,通常採用粗放式牧馬。在蒙古婚禮習俗中,舉行婚禮的前一天,男方要舉行“祝福新房儀式”,而女方要舉行“姑娘宴”。生兒育女是蒙古族極其重視的事情,所生嬰兒無論男女,出生後都會在家門外樹立標誌。蒙古族飲食受其經濟生產類型制約,牧區主要以牛、羊肉及奶食為主。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是蒙古族重要的標誌。

蒙古族名稱由來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以東胡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稱,後來逐漸吸收和融合了聚居於漠北地區的森林狩獵和草原遊牧部落,發展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

“蒙古”一詞是“忙豁勒”的音變,最早見於唐代,即新﹑舊《唐書》中的“蒙兀室韋”。“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後來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骨”等許多同音譯名。“蒙古”的漢文譯寫始見於元代文獻。

“蒙古”意為“永恆之火”。在古代蒙古語中,“蒙古”這個詞是“質樸”的意思。也有人認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

蒙古人的習俗

蒙古族的習俗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講,分別是飲食、居住、禮儀和節日。

1、飲食。

蒙古族的飲食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肉食、奶食和糧食。蒙古族一般是一日三餐,兩稀一干,早上和中午一般都是喝奶茶泡炒米,而晚上則是吃羊肉、包子等。

2、居住。

蒙古包是蒙古族最為傳統的居住形式,其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牧區夏季使用的,其很容易搬遷;另一種是冬營地的,其是半固定式的。

3、禮儀。

蒙古族很講究禮儀,他們對於外來遊客都是非常熱情的,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隨後主人會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對於一些重要的遊客,其會獻上哈達,這也是蒙古族中禮儀最高的一種形式。

4、節日。

蒙古族有很多傳統的節日,比如那達慕大會、馬奶節、敖包節等,其中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最為傳統的,其在那一天是很熱鬧的,他們會舉辦各種競賽活動,比如摔跤、賽馬、射箭等。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傳統遊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主要分佈於東亞、中亞地區。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其音樂、舞蹈在藝術上居於相對顯赫的地位。

蒙古人的習俗?

蒙古人主要生活習俗如下:

1.蒙古包為蒙古民族的傳統住房。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2.蒙古族最大的傳統的節日性羣眾集會為“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遊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馬奶節、那達慕大會和新年(也稱白月)。

3.很多蒙古族牧民酷愛鑽花煙鍋(煙斗),曾有“一個煙鍋換一隻羊”之説。用五種金屬原料鑽成花﹑鳥﹑魚﹑獸等花紋圖案的煙鍋,再配上紅瑪瑙煙嘴和檀香木煙桿,不僅實用,還是十分精美的工藝品。

4.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地區曾有過很多落後的婚姻習俗,如貴族一夫多妻﹑包辦婚姻﹑結婚前要由喇嘛唸經或求神問卦﹑重聘禮﹑搶婚、收繼婚習俗等風俗。

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戀愛,自主擇偶,絕大多數家長接受和同意孩子的選擇,父母前往女方家“徵得同意”只是一種必要的程序。那些落後婚俗大部被廢除。

5.新中國成立前,蒙古族的喪葬一般有火葬﹑土葬和野葬(也稱天葬)。西部牧區常見的是野葬。人死後將屍體放在木輪車上拉着跑,直到掉下來為止。屍體置於荒野,被狼或野鷹吃掉,死者的靈魂即可以昇天堂。

七天後,如果死者的屍體還在,被認為是不吉祥的,必須繼續請喇嘛唸經﹑向喇嘛佈施,替死者祈禱消災。

火葬主要是上層喇嘛,土葬則多為王公貴族以及農區或半農牧區的蒙古人。新中國成立後,蒙古族野葬形式消失,完全改用土葬和火葬,其喪葬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於自己家族的習慣。

標籤: 蒙古族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1wk4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