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的答案是:有掃墓祭祖、踏青、植樹、放風箏等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清明前10日後8日及清明前後各10日兩種説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掃墓祭祖

清明節也被稱為祭祖節,清明掃墓祭祀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

踏青

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候特點上都為清明踏青習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植樹

清明前後,降雨量增多,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有了清明植樹的習慣。

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着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墓祭”禮俗有着久遠的歷史源頭,清明“墓祭”是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上古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形成提供了前決條件,祖先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悦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標籤: 清明節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081j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