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本草綱目是誰寫的呀

本草綱目是誰寫的呀

《本草綱目》的作者是李時珍。李時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

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説。

本草綱目是誰寫的呀

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李時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南直隸、河南、北直隸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伕、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藥聖”。

1982年,其墓地李時珍陵園(李時珍墓)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璧堂是李時珍於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從太醫院還鄉後創立的堂號,辭官返鄉後坐堂行醫,致力於對藥物的考察研究,在此期間,以自己的字——東璧為堂號,創立了東璧堂。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閲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着不少錯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時珍着手開始編寫《本草綱目》,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其間,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形狀和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覆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

例如藥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説它是小草,像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像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藥,有的説它像萆薢,有的説它像拔葜,有的又説它像貫眾,説法很不一致。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

於是,他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經過27年的長期努力,於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初稿,時年61歲。以後又經過10年三次修改,前後共計40年。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去世。

萬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是我國醫藥寶庫,以論藥材為主,《本草綱目》也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牀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吊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樑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藥。這部分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説法,採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

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不過也正由於鉅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標籤: 本草綱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yjpm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