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哪條河啊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哪條河啊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這是一句廣泛流傳的諺語,用來形容世事盛衰興替,感歎世事變化無常。

黃河河牀較高,泥沙淤積嚴重,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經常氾濫,所以黃河經常改道,改道後,一個以前在河西岸的村子,變到東岸去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指哪條河啊

所以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氣勢,我是親眼看見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勝似一年”。

黃河流經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黃河由位於青藏高原的約古宗列盆地發源,最後匯入渤海。黃河的源頭隱藏在青海省,一共有三個主要源頭,扎曲源頭、約古宗列曲源頭、卡日曲源頭,三個主要源頭裏每個扮演的作用不同。

卡日曲源頭主要是流經範圍大,只要依賴大小5個泉眼,5個泉眼中的水會聚在一起,形成了這個源頭,向下流的過程中,還匯聚了很多小河流,然後流向其他地方。卡日曲源頭從來不分旱季與非旱季,水流從來不間斷的往外流。扎區源頭水流量最小,還有很長時間的旱季。

約古宗列曲源頭連接着100多個湖泊,湖泊為黃河提供了大量的水資源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説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的範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氾濫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根植於黃河流域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同時強調,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藴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深入學習、認識黃河文化的歷史地位與時代價值,抓住歷史性機遇,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恰逢其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yjpm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