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是誰寫的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是誰寫的

王實甫。出自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

王實甫是元代著名雜劇《西廂記》的作者,但是關於他生平情況的歷史記載卻很少。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是誰寫的

王實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後人推測他的生卒年大約是1260-1336年,主要創作活動大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年-1307年),這正是元雜劇的鼎盛時期。王實甫早年曾經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雜劇及歌舞的遊藝場所出入,是個不為封建禮法所拘、與倡優(當時的演員)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棄官歸隱,過着吟風弄月,縱遊園林的生活

王實甫的雜劇如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園》等十三種。其中最著名的《西廂記》共五本,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為人推重,被稱為雜劇之冠。王實甫,天一閣本《錄鬼簿》稱他名德信。

大都(今北京市)人。諸本《錄鬼簿》都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據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序》,可知王實甫於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

明賈仲明增補《錄鬼簿》,有《凌波仙》詞吊王實甫:“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颩排劍戟,翠紅鄉雄赳赳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風月營”、“鶯花寨”、“翠紅鄉”,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雜劇的勾欄。顯然,王實甫是熟悉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長於寫“兒女風情”一類的戲。明陳所聞《北宮詞紀》收《商調集賢賓?退隱》套曲,署為王實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支幹周遍又從頭”,可知其六十歲時已退隱不仕。但曲中又有“紅塵黃閣昔年羞”、“高抄起經綸大手”,則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與雜劇作家王實甫並非一人。

王實甫著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破窯記》寫劉月娥和呂蒙正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人懷疑不是王實甫的手筆。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各傳有曲文一折。王實甫所作雜劇,名目可考者共13種。

今存有《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和《四大王歌舞麗春堂》3種。《韓彩雲絲竹芙蓉亭》和《蘇小卿月夜販茶船》都有佚曲。其餘僅存名目而見於《錄鬼簿》著錄者有《東海郡於公高門》《孝父母明達賣子》《曹子建七步成章》《才子佳人多月亭》《趙光普進梅諫》《詩酒麗春園》《陸績懷橘》《雙蕖怨》《嬌紅記》9種。對王實甫曲目,學術界有不同看法,或認為《嬌紅記》非出王手,或認為《詩酒麗春園》亦非王作,還有人認為今存《破窯記》是關漢卿的作品,但都非定論。

明清時代還有王實甫作《月明和尚度柳翠》和《襄陽府調狗掉刀》的著錄和傳聞,均不可靠。此外,自明代開始,出現《西廂記》是王實甫作關漢卿續或關作王續等説法,也都不可信。

“曉來誰染楓林醉,總是離人淚。”出自哪裏?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出自《西廂記·長亭送別》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前幾句化用范仲淹《蘇幕遮》詞並取其秋景淒涼的意境。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霜葉由青變紅,故着一“染”字,淚染霜林,文辭既美,意象又耐人尋味。着一曉字,暗喻霜林的由青轉紅,似乎只經過短短的一夜時間。 董西廂中這兩句作“莫道男兒心如鐵,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淚人眼中血”,張生的唱詞,而《長亭送別》中的鶯鶯的唱詞青出於藍,也更加婉妙。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我想知道是誰的詩??

更正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 詩人通過一種單色,浸漬情感,達到抒情效果“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滿林楓葉,火紅如醉,在詩人看來,不是秋霜所打,而是離人的眼淚染成的。在這裏,色彩中飽蘸着感情,它已經超越了客觀的寫景效果,而成為獨特的抒情手段了。

這支曲子選自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的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

其宮調名為《正宮》,曲牌名為《端正好》。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由鶯鶯主唱,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之一。這折戲沒有曲折複雜的戲劇情節,它以赴長亭途中、長亭別宴、長亭話別為序,展現了一卷情景交融的暮秋別離圖,主要通過19支曲子,集中刻畫了鶯鶯送別時深細而複雜的心緒,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感情細膩、純真而又充滿內心矛盾的少女形象。

鶯鶯的離愁別緒,反映了自由愛情與封建禮教的尖鋭矛盾,表現了封建禮教對人性、人情的嚴重束縛和壓制。這折戲景物描寫與抒情、敍事融為一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烘托出人物複雜的感情和微妙的心理。曲詞雅俗相濟,自然而華美,修辭手法多樣,顯示了王實甫深厚的語言功力。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出自?

范仲淹的詞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你説的好象是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端正好》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曉來舊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是哪位詞人寫的

王實甫《長亭送別》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辶屯)辶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是大都(今北京)人。

是元代著名雜劇《西廂記》的作者,但是關於他生平情況的歷史記載卻很少。後人推測他的生卒年大約是1260-1336年,主要創作活動大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年-1307年),這正是元雜劇的鼎盛時期。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休醉?總是離人淚!出自誰人之手?多多賜教!

出處: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是王實甫《西廂記》裏的名句。借秋日的蕭瑟景調來寫別情的悽苦——雲天藍碧,黃花落滿地,西風緊緊吹,更有北雁紛紛往南飛。伊人即將遠別,此情此景的悽苦枯索景象,不禁為之黯然垂淚——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今北京市)人。元雜劇著名作家。

生平事蹟不詳。近人推斷,王實甫可能是一個仕途失意的文人,熟悉當時勾欄歌妓生活。其活動年代可能與關漢卿相去不遠。

主要創作活動當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王實甫是一位文采風流、才華四溢的劇作家,其所作雜劇,名目可考者共13種,還有少量散曲流傳。《西廂記》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代雜劇創作中傑出的作品之一。

王實甫早年曾經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雜劇及歌舞的遊藝場所出入,是個不為封建禮法所拘、與倡優(當時的演員)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棄官歸隱,過着吟風弄月,縱遊園林的生活。王實甫的雜劇如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園》等十三種。其中最著名的《西廂記》共五本,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為人推重,被稱為雜劇之冠。

劇本描寫書生張生在寺廟中遇見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產生愛情,通過婢女紅娘的幫助,歷經坎坷,終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而結合的故事。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有鮮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題。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已經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沒有把“夫貴妻榮”作為婚姻的理想。他們否定了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愛情已被置於功名利祿之上《西廂記》結尾處,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達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級制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爭《西廂記》之所以能成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不僅在於其表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進步思想,而且它在戲劇衝突、結構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n2om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