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心經全文是怎樣的

心經全文是怎樣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心經全文是怎樣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以般若智慧觀照自心而獲得解脱自在的菩薩,修行極深的般若智慧時,觀察洞見到集聚構成人我的肉體,感受,思想,意志,心識等五種要素,是因緣相依的生滅關係。他的本質是空,而非實體的存在。 菩薩因徹見這五種集聚的要素是緣起性空,所以脱離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舍利弗啊!肉體以及一切的物質現象,不是真實的存在,不外乎是因緣相互依存的生滅關係,所以物質和空並無差別;而空和 物質二者在本質上也沒有不同,因此空不異於物質。 有人認為空是沒有,物質是有,而菩薩以般若智慧觀照徹見到物質就是空,空就是物質,猶如水和水波的關係,二者既是各別的,也是一體的。感受,思想,意志, 心識,同樣也是如此。舍利弗啊!這五種集聚的要素,從它緣起性空的本質來説,它既沒有生起或滅失,也沒有所謂污垢或清淨,更不會增多或減少。

所以,在緣起性空的本質上,物質,感受,思想,意志,心識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人對外界的認識,需透過眼,耳,鼻,舌,身體,意識六種感官與物質,聲音,香臭,味覺,觸覺,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等六種外境,分別相對應而認知一切,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 人的一切認識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體,心識,物質,聲音,香臭,味覺,觸覺,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甚至於眼,耳,鼻,舌,身體,心識的識別作用共十八種,它們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空。不經由佛教導而獨自開悟的緣覺聖者,因觀照十二因緣而了悟,但菩薩以般若智慧照見十二因緣是緣起性空的,所以不論是導致生死輪迴的主因無明;或是滅盡無明, 甚至於生,老,病,死,或是因滅盡無明而脱離甚至於生老病死,也都不是實體的存在。

親自聽聞佛説法而證悟得聲聞聖者,因觀照四諦而了悟,但菩薩以般若智慧見苦,苦的原因,滅苦而解脱,滅苦的方法這四諦是緣起性空的,不是實體的存在。菩薩所證得的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證悟得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證得的境界,因為菩薩徹見一切是緣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 的,心不執著於一切。 使自己及一眾生都獲得開悟的.菩薩,由於修行可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達空得真理,所以心中沒有一絲牽掛及煩惱障礙;因而不恐懼生死,遠離一切錯誤,不合理的思想,行為,妄想等等,終於達到寂滅無為的最高境界。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佛,都是由於般若智慧,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成佛。

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達成涅磐妙果無與倫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 苦,災厄,是真實不變的真議真議。

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心經》有數本:鳩摩羅什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經》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經祕鍵,即此本之解釋也,但其題號為佛説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玄奘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華嚴之賢首釋之,謂為心經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經幽贊一卷。

其他有唐利言譯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唐法月重譯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宋施護譯之佛説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

心經的原文及解釋

;     心經的原文及解釋      《心經》是一本佛教徒必讀,必知的.一本經典佛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經的原文及解釋,歡迎來參考! 心經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翻譯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菩薩。即能修之人。

即所修之法。照見五藴皆空。則修之之方。度一切苦厄。

則修之實效也。從佛聞此甚深般若。即思而修之。

返照五藴內外一空。身心世界洞然無物。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菩薩既能以此得度。足知人人皆可依之而修矣。是故世尊特告尊者。

以示觀音之妙行。欲曉諸人人也。吾人苟能作如是觀。

若一念頓悟自心本有智慧光明如此廣大靈通。徹照五藴元空。有何苦而不度。

又何業累之牽纏。人我是非之強辯。窮通得失之較計。

富貴貧賤之可嬰心者哉。此上乃菩薩學般若之實。

心經的原文及譯文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譯文:能夠自由自在地觀察自身佛性之奧祕的覺者,在運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達光輝彼岸的過程時,真實地看到,構成宇宙萬事萬物的五種因素(色、受、想、行、識)原本具有可變的空態性質,沒有不可變的實體,一切痛苦災難,都能被這一空態度脱而化解掉。

弟子們,從宏觀角度看,色和空沒有區別;從微觀角度看,空與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儘管你反覆透徹地去領受、深思、認知和識別,其結論仍然不變。

弟子們,凡有形象和無具體形象的事物,其本質都具有空性和可變的特點,不參在生長滅亡、骯髒潔淨、增多減少。所以,空中沒有色的實體,沒有對色的思維意思。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要歸於空;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也要歸於空。

沒有六根六塵的界限和其被認識的界限,心中沒有不明白、不自覺和因不明白而煩惱的影子,知直到沒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沒有累積惡因所造成的苦果,沒有修煉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運用智巧去獲得什麼,那是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得到的緣故。菩薩因為運用那到達彼岸的大智慧的緣故,清淨的心沒有一絲掛念,沒有掛懷和障礙就免除了恐懼害怕,便脱離了異想天開的夢幻雜念,最終覺悟得道而成正果。那些過去、現在、未來佛,依靠那到達彼岸的大智慧,榮獲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果位。

所以確認:到達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煉中最神聖的準則,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無上的真理,是無與倫比的規範。能真實而不虛妄地將全部苦難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記“般若波羅蜜多”這句真言。既然如此,便號召眾生:去吧,去吧!彼岸是歸宿,為修我佛,趕快用行動去成就無上正覺吧。擴展資料:《心經》一卷,説盡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義理。

佛教化眾生,隨機引導,由凡夫至佛界,修行的法門因人而異。若眾生有迷於色法遠甚於心法的,佛為之説五藴合色而開心法門;若有迷於心法而遠甚於色法的,則説六入十二處合心而開法門。若有眾生迷於色法與心法二者不能自拔的,則為之説十八界的虛妄義;若眾生有不迷於色法及心法的,又為之宣説一切諸法因緣而生,因緣而假,因假而得中道的含義。以此三智觀待諸法,可以瞭然,聲聞四諦法、菩薩六度法、大乘菩薩的究竟解脱、佛的菩提大覺,都是真空所攝。

一切法空,一切聖解脱法空。因為一切法原本不生不滅,也就不需要解脱,無需轉染成淨。世間與涅盤,生死與煩惱、佛與眾生平等一如,了無差別。

得此三智,強以了直空妙有,得中道之旨,這也就是摩訶般若。至此,也就顯出了眾生本有心性和靈光,其所照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正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甚深般若的親證境界,也就是全部般若經類的義趣所在。

《心經》的全文及解釋是什麼?

《心經》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般 若 波 羅 蜜 多 心 經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觀 自 在 菩 薩, 行 深 般 若波 羅 蜜 多 時, 照見 五藴 皆空,dù yī qiē kǔ è 。 shè lì zǐ, sè bú yì kōng ,kōng bú yì sè,度一 切苦 厄。

舍利 子,色不 異空, 空不 異色,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色即 是空, 空即 是色。 受想 行識, 亦復 如是。shè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bù shēng bú miè, bú gòu bú jìng,舍 利子, 是諸 法空 相, 不生 不滅, 不垢 不淨,bù zēng bù jiǎn,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wú yǎn ěr不增 不減, 是故 空中 無色, 無受 想行 識, 無眼 耳bí shé shēn yì,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wú yǎn jiè, nǎi zhì wú yì shí jiè,鼻舌 身意, 無色 聲香 味觸 法, 無眼 界,乃 至無 意識 界,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無無 明, 亦無 無明 盡, 乃至 無老 死,亦無 老死 盡。wú kǔ jí miè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é,yǐ wú suǒ dé gù無 苦集 滅道, 無智 亦無 得,以 無所 得故。

pú tí sà duǒ,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xīn wú guà ài。 wú guà ài gù,菩提 薩埵,依 般若 波羅 蜜多 故,心 無掛 礙。無 掛礙故,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無有 恐怖, 遠離 顛倒 夢想, 究竟 涅槃。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dé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三世 諸佛, 依般 若波 羅蜜 多故, 得阿 耨多 羅三 藐三 菩提。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ì dà shén zhòu, shì dà míng zhòu故知 般若 波羅 蜜多, 是大 神咒, 是大 明咒,shì wú shàng zhò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néng chú yí qiè kǔ, zhēn shí bù xū是 無上 咒, 是無 等等 咒。

能除 一切 苦, 真實 不虛。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jí shuō zhòu yuē故 説般 若波 羅蜜 多咒。

即説 咒曰:gā dì gā dì,bō luó gā dì,揭 諦揭 諦, 波羅 揭諦,bō luó sēng gā dì, pú tí sà pó hē波羅 僧揭 諦,菩提薩 婆訶。

標籤: 全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d1jx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