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位叫狙公的人,他在家養了一些的猴子。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瞭解他的話,他經常縮減家中的口糧,來滿足猴子的食慾。有一年,村子裏鬧了饑荒,狙公不得不縮減猴子的食糧。

朝三暮四的故事典故

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源於莊周《莊子·齊物論》。你對此瞭解的有多少呢?接下來由我給大家帶來朝三暮四的 故事 典故 ,希望大家喜歡! 朝三暮四的故事典故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裏養了許多猴子。

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説:“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説:“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朝三暮四解析 [釋義] 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

後比喻經常變卦;反覆無常。 [語出]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莫(暮)四。’眾狙皆怒。

” [正音] 朝;不能讀作“cháo”。 [辨形] 暮;不能寫作“墓”。 [近義] 朝秦暮楚 反覆無常 [反義] 墨守成規 一成不變 [用法] 用作貶義。

比喻反覆無常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翻雲覆雨”都可形容反覆無常。但“翻雲覆雨”偏重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反覆無常;毫無節操;貶斥的程度較~重。~多指 規章制度 等經常變更;叫人無所適從。而且不僅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可指人對工作和學習的態度。

[例句] 他總是~;沒主心骨。 [英譯] change one’s mind frequently 用朝三暮四 造句
1.她看出他是個朝三暮四的年輕人,會隨時追逐他遇見的每個女人。
2.杜絕好高騖遠,嚴禁朝三暮四,更不要試圖走好兩根鋼絲。
3.對於喜新厭舊的 雙子座 來説,年輕的時候,情緒尤其不穩定,經常朝三暮四,給別人傷害的同時,也傷了自己。

等自己成熟起來了再戀愛,或許是會比較好的,畢竟那個時候,人的情緒也逐步走向穩定了。
4.我走的好像是一見鍾情路線,你給我上 政治 我也不能讓我做日久生情這種朝三暮四的事吧?我的心是我的,我不能對不起它。
5.你會的,你會的,因為我好虛榮,自以為是,朝三暮四,自私自利——我一無是處,但是你捨不得我這顆心,所以你會來阻止我的,照顧我的。看,我得逞了,現在你又把我抱在懷裏了,可真舒服。


6.人非草木,遇到心愛的人,為他挖空心思有何為過?可恨的是,對方鍾情的不只是你一個人,朝三暮四,那種感覺才是最痛苦的。
7.人要學會知足,至少我很知足,從來不會吃裏扒外朝三暮四。那些衝我説三道四的,一句話送你們,你這樣的公交車,你老公知道嗎?
8.我就知道你這種人,做什麼都是朝三暮四,註定一事無成。


9.其實發現沒女朋友還真沒什麼,對於一段感情,自己問心無愧就好,有些人不值得你去付出,只能説明拋棄你的都是婊子,一天到晚朝三暮四。以後和你領結婚證的絕對比辜負你的要優秀,其實沒女朋友之後,發現身邊朋友的感情也很珍貴,只是以前眼裏都是一個人。
10.我意識到,我長更愛豆不是朝三暮四也不是喜新厭舊。

1
1.或許每個人都有朝三暮四的毛病,或許根本不存在童話般的王子公主,或許承諾兩個字只存在於有良知的商人中,生活的一切得迴歸到現實中。也許真正的快樂來源自己,他人無法給予永恆,要靠自己好好生活,快樂過日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無論身份地位卑微抑或高高在上,快樂都不會背叛自己。 1
2.你只許對一個男人好,別朝三暮四,招蜂引蝶,紅杏出牆,我會替某人做好監督工作。 1
3.沒有任何一個人一生都是烈酒或者一生都是清水。

看你如何塑造了。如果你温柔呵護,就算是烈酒的她也會為你平淡安分。如果你不懂珍惜,即便是清水的她你也依舊朝三暮四。

然後事後來一句:你變了。不是從前的你了。為什麼不去看看為什麼不是了。 1
4. 遊戲 愛情的擇偶,抱有這種心理的人只是少數。

他們以戀愛為名,玩弄他人感情,朝三暮四,尋花問柳,他們的人生觀、戀愛觀是腐朽的,結果渾噩一生也無法享受真正的愛情。 1
5.多少人朝三暮四,多少人假意奉承,多少人以愛之名做盡錯事,只有我知道,你那外人看來近乎盲目和可笑的堅持有多珍貴。 1
6.本以為會朝三暮四,卻沒想到最後想要從一而終。

1
7.當和尚是花和尚,當日本人也是朝三暮四郎。 1
8.我那麼懶惰,長得還醜,身材也不好、臭毛。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 第2張

有個玩猴子的人拿橡實喂猴子。他跟猴子説,早上給每個猴子三個橡子,晚上給四個,所有的猴子聽了都急了;後來他又説,早上給四個,晚上給三個,所有的猴子就都高興了。

成語: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原比喻聰明人善於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反覆無常。出處:先秦·莊子《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莫(暮)四。’眾狙皆怒。”翻譯:喜歡養猴子的人説:早上給三個,晚上給四個。猴子們聽了很生氣。

例句:你一會兒要學畫畫,一會兒又要學攝影,不正是朝三暮四的態度嗎?擴展資料近義詞:
1.出爾反爾 [ chū ěr fǎn ěr ] 原意是你怎麼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今指説了又翻悔或説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後自相矛盾,反覆無常。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翻譯:你怎麼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
2.反覆無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變動不定,忽而這樣,忽而那樣。出處:南北朝·費昶《行路難》:“當年翻覆無常定。

”翻譯:當年變動不定,忽而這樣,忽而那樣。

朝三暮四的故事

朝三暮四的故事 第3張

古時候,宋國有一個養獼猴的人,因為養的獼猴太多而家財匱乏,於是養獼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獼猴的食物。他對猴子説,早上給三個橡子,晚上給四個橡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説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才歡喜。

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該故事意思是實質不變,用改換眉目的方法使人上當。不過現在我們多比喻變卦,反覆無常。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在總數上、本質上沒有變,都是七個,但順序不同,對猴子的影響也不一樣。擴展資料朝三暮四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覆無常,經常變卦。

《舊唐書》卷一三五.皇甫鎛傳:“直以性惟狡詐,言不誠實,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聖聰,足見奸邪之極。”元 楊訥 《西遊記.第九齣》:“也是我為人不肖,和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蔡東藩《民國演義》:似此重大問題,只隔一宿,偏已換了花樣,朝三暮四,令人莫測。

魯迅《墳·燈下漫筆》:釐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像那樣朝三暮四的。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故事 第4張

朝三暮四的是説一養猴子的人原定早上給猴子四顆橡慄,晚上給三顆,但猴子不滿,遂改成早上給三顆栗子,晚上給四顆,猴子大喜的故事。朝三暮四的寓意是告訴人們,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看問題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應該看到其本質。

朝三暮四的故事出自《莊子·齊物論》中的《狙公賦茅》。 《狙公賦茅》原文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羣,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慾。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訓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怒。

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狙公賦茅》翻譯 宋國有個好養猴子的人,愛猴子,養了許多。這個人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狙公的心意。

(狙公)節省家人的口糧,(以此)滿足猴子的食慾。不久缺少糧食,要限制猴子們的食量。恐怕猴子們不聽從自己的,先騙猴子們説:“橡子,早上三個,下午四個,夠了嗎?”猴子們都跳起來發怒。

這人人不一會兒又説:“橡子,早上四個,下午三個,夠了嗎?”猴子們都趴在地上表示高興。 《狙公賦茅》註釋
1.狙(jū)公:養猴子的老頭。
2.解:瞭解,理解,懂得。


3.狙:猴子。
4.意:心意。
5.得:懂得。 《狙公賦茅》賞析 狙公賦茅這個故事闡述一個哲學道理,是《莊子·齊物論》中一則重要的寓言故事,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眾猴子所得到的並沒有增加或減少,猴子們喜怒為用就顯得很可笑。

組公好比是載眾生的“大塊”而猴子就像是紛亂紅塵中的眾生。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們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告誡人們要放開計較得失的凡心,因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時的,到最後我們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失去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

《狙公賦茅》啟示 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後引申為反覆無常,譴責那些説話辦事不負責任的人。 《狙公賦茅》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一約前286),戰國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

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莊子的著作,今存《莊子》一書。

海內外多數學者認為,其中內篇為莊子本人著作,外、雜篇為莊子後學或道家其他派別的著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反映了莊子的思想。也有學者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認為外、雜篇反映的是莊子的思想。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是什麼?

朝三暮四的故事 第5張

故事原文: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羣。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損其家口,充狙之慾。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譯文:宋國有一個養獼猴的人,他很喜歡獼猴,養了一大羣猴子,他能理解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也能夠了解宋公的心思。

那人減少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猴子們的慾望。然而過了不久,家裏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們吃橡粟的數量,但又怕猴子們不聽從自己,就先瞞哄獼猴們:“(我)給你們橡粟,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夠嗎?”猴子們一聽,都站了起來,十分惱怒。過了一會兒,他又説:“給你們橡粟,早上四顆,晚上三顆,夠嗎?”猴子們聽後都服服帖帖了。

出自戰國莊周《莊子·齊物論》寓意:告誡人們要放開計較得失的凡心,因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時的,到最後我們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失去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狙公好比是載眾生的“大塊”而猴子就像是紛亂紅塵中的眾生。

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們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擴展內容: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解釋】: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

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覆無常。【出自】:《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眾狙皆悦。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翻譯】:狙公(喂猴子的人)給猴子分橡子,説:“早上三顆,晚上四顆,怎麼樣?”眾狙(一羣猴子)皆怒,説:“憑什麼?憑什麼早上三顆,晚上四顆?不高興。”於是,狙公就改了,説:“這樣吧,早上四顆,晚上三顆,怎麼樣?”結果,莊子用的詞很有意思——“眾狙皆悦”。

名義和實際都沒有虧損而喜怒為用,也就是因為這樣的【示例】:釐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的。

標籤: 朝三暮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9loo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