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化石是可再生還是不可再生資源

化石是可再生還是不可再生資源

不可再生資源。化石(fossils)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

化石屬於不可再生資源。

化石是可再生還是不可再生資源

由於冰河運動、地殼變遷等原因,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於地下,經過億萬年的演變,生物硬體部才被保存下來。但軀體肉質軟組織 (包括耳朵、內臟器官)演變為化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自然環境下很容易被微生物腐蝕溶化,所以很難形成實體肉化石,因存世量少極具收藏價值。化石一詞源自拉丁文fossillis,意為挖掘。

化石是可再生還是不可再生資源 第2張
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它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

中國古籍中早已有關於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代 的計然和三國時代的吳晉,都曾提到山西省產“龍骨”,“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化石;《山海經》也有“石魚”(即魚化石)的記述;南朝齊樑時期陶弘景有對琥珀中古昆蟲的記述;宋朝沈括對螺蚌化石和杜綰對魚化石的起源,已有了正確認識。迄今,發現最早的細菌化石為距今35億年前的澳大利亞瓦拉翁納羣中的絲狀細菌化石。所謂化石是指保存在巖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蹟以及生物成因的殘留有機分子。

不可更新資源是指人類開發利用後,在現階段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不可更新資源是與可更新資源相對的概念。

化石是可再生還是不可再生資源 第3張
主要指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礦產資源,包括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

有人認為需要漫長歲月才能形成的基巖上的土壤也屬於不可更新資源。礦產資源由於人類不斷地、越來越大量地開採,儲量逐漸減少,有的已近枯竭。礦產形成的速度根本無法同人類開發的速度相比,因而礦產資源被認為是不能再生的。

礦產資源的大量開發和利用,除了造成礦產資源短缺外,還污染環境,改變地球環境的基本結構和改變區域的自然環境條件。人們對土壤的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造成土壤資源的損失;尤其是土壤被污染,會造成土壤成分、結構、性質和功能的變化,如失去肥力和淨化能力,或發生沙漠化。這些都是在短期內不能恢復的。化石化作用是指隨着沉積物變成巖石的成巖作用,埋藏在沉積物中的生物遺體經歷了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的改造,但是仍然保留着生物面貌及部分生物結構的作用。

化石化作用有三種方式:礦物質填充作用、交替作用和升餾作用。礦物質填充作用是指,某些無脊椎動物貝殼或脊椎動物骸骨中的有機物分解消失以後留下了中空的部分,在地層下被埋藏日久以後,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礦物質(主要是碳酸鈣)往往在其孔隙中經重結晶作用變成了較為緻密、堅實、並且增加了重量的實體化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80gd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