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孔子的仁學思想是什麼

孔子的仁學思想是什麼

孔子的仁學思想是什麼的答案是:仁為最高道德準則

孔子的仁學思想是什麼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

晚年孔子總結出了八不食原則,即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可以用現代語言進一步將其歸納為2個方面:色味方面,變色、變味者不可吃;製作方面,烹調不當、佐料不妥者不吃。

病從口入,在遙遠古代,孔子便如此講究吃東西,那麼,在當今社會,人們自然就更應該有足夠的理由,去特別留意和高度重視自己餐桌上的安全了。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還鄉祠始建於唐初,其形制仿文廟,坐北朝南,有一壁、一罈、兩殿、四門及碑林等。宋真宗時,孔子四十五代孫孔良輔、孔彥輔由曲阜到此定居,對孔子還鄉祠修復擴建。金代,又立杏壇碑於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崇聖祠。

標籤: 仁學 孔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64n9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