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傳説孔子常在什麼地方講經授學

傳説孔子常在什麼地方講經授學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祖先是春秋時宋國的貴族,曾祖因避宋國宮廷政變逃居各國陬邑(今山東曲阜縣東南)。孔子的父親曾做過陬邑宰,屬於貴族的下層“士”。

傳説孔子常在什麼地方講經授學

傳説孔子常在什麼地方講經授學

“杏壇”的典故最早出自於莊子的一則寓言。莊子在那則寓言裏,説孔子到處聚徒授業,每到一處就在杏林裏講學。休息的時候,就坐在杏壇之上。後來人們就根據莊子的這則寓言,把“杏壇”稱作孔子講學的地方,也泛指聚眾講學的場所。後來,人們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前為之築壇、建亭、書碑、植杏。北宋時,孔子後代又曲阜祖廟築壇,球植杏樹,遂以“杏壇”名子。

傳説孔子常在什麼地方講經授學 第2張

杏壇是孔子教育光輝的象徵,位於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傳為孔子講學之處,壇旁有一株古檜,稱"先師手植檜"。杏壇周圍朱欄,四面歇山,十字結脊,二層黃瓦飛檐,雙重半拱。亭內細雕藻井,彩繪金色盤龍,其中還有清乾隆"杏壇贊"御碑。亭前的石香爐,高約1米,形制古樸,為金代遺物。該壇建於宋代,四周環植以杏,故名;金代又於壇上建亭。明代後期重修,即今日杏壇。

孔子死後,學生們追憶孔子的日常教訓和生活情況,整理成一部語錄體的書,叫作《論語》。後來,《論語》成為儒家的經典,對我國後代教育和文化起了很大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o2j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