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蠟燭水杯子實驗原理是什麼

蠟燭水杯子實驗原理是什麼

蠟燭的燃燒需要氧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在杯中的氧氣消耗完後,蠟燭也就停止了燃燒,杯中的氣壓也會隨之降低。杯中蠟燭實驗也可以用來證明空氣加熱後會上升這一現象,首先我們準備兩個蠟燭,兩個杯子,其中一個杯子中的蠟燭擺放的高度要比另一個要高,點燃後同時蓋上杯子。

觀察發現,其中蠟燭擺的高的杯子先熄滅,這就説明了蠟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在加熱的情況下,不斷上升,聚集在了頂部,因此造成了頂部的蠟燭先熄滅。

蠟燭水杯子實驗原理是什麼

蠟燭燃燒是指石蠟和氧氣發生得劇烈氧化反應,石蠟是一種很穩定的烷烴,燃燒時,石蠟分子現分裂成碳、氫原子,同時氧4氣也分裂成氧原子,之後氧原子再分別與碳原子、氫原子結合,蠟燭燃燒就是這一-過程的體現。蠟燭中間的線叫燭芯,它起到吸上液態蠟油的作用。蠟燭剛生產出來時,燭芯上已經有了固體蠟油,你用火點蠟燭時,固體蠟油受熱,先熔化後汽化,然後蠟油蒸汽被火點燃,這樣蠟燭就被點燃了。蠟燭燃燒時放出熱量使下面的固體蠟油容化,被燭芯吸上來,繼續被上面的火加熱熔化,汽化,點燃,從而形成循環。

蠟燭是可燃物,但是蠟燭在達到着火點的温度之前就已經熔化,因此一般情況下,固態的石蠟無法點着,但是液態或氣態的石蠟是可以點着的。蠟燭的主要原料是石蠟(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約85%,含氫元素約14%。化學方程式為2C22H46+67O2=44CO2+46H2O;2C28H58+85O2=56CO2+58H2O。

因為蠟燭周圍的氧氣不夠,碳不能完全燃燒,有一小部分碳的微小顆粒隨着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一起向上升,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煙。化學反應中燃燒、中和、金屬氧化、鋁熱反應、較活潑的金屬與酸反應、由不穩定物質變為穩定物質的反應多數化合反應是放熱的。(但是我們要注意高壓下石墨轉變成金剛石也是放熱反應,儘管常壓下是相反的。

)多數分解反應是吸熱的。(但均不能絕對化,如氯酸鉀分解生成氯化鉀與氧氣就是常見的放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逆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標籤: 水杯子 蠟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608x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