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拉瓦錫實驗原理

拉瓦錫實驗原理

拉瓦錫實驗原理:氧化損耗的氧氣量等於還原生成的氧氣量(佔空氣的百分20左右),氧化反應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氣,發現容器中氣體的體積減少了五分之一,於是推斷出這五分之一的氣體跟燃燒有關,由此發現了氧氣,推翻了燃素説,容器內原來五分之四的氣體被稱為氮氣(意思是不支持燃燒的氣體)。

拉瓦錫實驗原理

拉瓦錫把少量的汞(水銀)放在密閉的容器裏,連續加熱達十二天之久,結果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了紅色的粉末,同時容器裏的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錫研究了剩餘的那部分空氣,發現這部分空氣既不能供給人類及動物呼吸來維持人類及動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燒,他誤認為這些氣體都是氮氣(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維持生命”)。拉瓦錫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現已證明是氧化汞)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裏經過強熱後,得到了汞和氧氣,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原來密閉容器裏所減少的空氣的那部分體積。

拉瓦錫實驗原理 第2張

他把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裏剩下的約五分之四體積的氣體裏去,結果得到的氣體同空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完全一樣。通過這些實驗拉瓦錫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所組成的這一結論。他由此得出氧氣佔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標籤: 拉瓦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zk1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