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廣州市番禺區有幾個鎮

廣州市番禺區有幾個鎮

廣州市番禺區有幾個鎮的答案是:六個。

番禺區,廣東省廣州市市轄區,位於廣州中南部,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位置,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南濱南沙區,西鄰南海區、順德區,北接海珠區、黃埔區,全區總面積530平方千米,下轄11個街道、5個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番禺區常住人口為2658397人。

番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縣,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嶺南建築、嶺南畫派、粵劇曲藝、廣東音樂等廣府文化和鰲魚舞、飄色、乞巧、醒獅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

番禺還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歷來有“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的美譽。番禺區內有廣州南站、蓮花山港等海陸交通樞紐,廣州大學城聚集了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等一批高等學府。

建制沿革

番禺為秦置古縣。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嶺南設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番禺是南海郡的首縣,併為郡治所在地。番禺建縣自此始。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定都番禺。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將南越地重新劃為9郡,番禺仍為南海郡治,屬交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州治從廣信遷到番禺,平整番山北部,修復並擴建“佗城”。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為交、廣二州,廣州由此得名,州治即設番禺。此後1700多年間,番禺大都是地方一、二、三級政權所在地。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改番禺縣為南海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再置番禺縣(一説在長安三年即703年復置番禺縣)。後梁貞明三年(917年)8月,劉龑稱帝於番禺(廣州),國號大越,後改稱漢,史稱南漢。

廣州市番禺區有幾個鎮

1949年10月,番禺解放,縣治隸屬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方軍事管制委員會;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隸屬珠江地區專員公署;1952年12月至1956年1月,隸屬粵中行政公署;1956年2月起,隸屬佛山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順德合併為番順縣,縣治設大良鎮。恢復兩縣各置後,番禺縣府沿設市橋鎮;1975年1月至1992年5月,番禺縣隸屬廣州市。

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由省直轄,以原番禺縣的行政區域為番禺市的行政區域。廣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委託廣州市人民政府代管番禺市,市人民政府設在市橋鎮。

2000年5月21日,國務院同意撤銷縣級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以原縣級番禺市的行政區域為番禺區的行政區域。

區劃沿革

2002年3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蓮花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石樓鎮;撤銷潭洲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大崗鎮;撤銷新墾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萬頃沙鎮。

2002年3月25日,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將市橋街道辦事處劃分為市橋、沙頭、東環、橋南4個街道辦事處,作為番禺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將番禺區的南沙街道和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的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劃歸南沙區管轄。

2006年1月20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靈山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撤銷魚窩頭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東涌鎮。

2006年1月20日,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將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

2006年12月20日,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將沙灣鎮陳湧、蜆湧、草河3個村民委員會和隴枕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區域,劃歸橋南街道辦事處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10月,番禺區下轄11個街道、5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市橋街道。

街道辦事處:市橋街道、沙頭街道、東環街道、橋南街道、小谷圍街道、大石街道、洛浦街道、石壁街道、鍾村街道、大龍街道、沙灣街道。

鎮:南村鎮、新造鎮、化龍鎮、石樓鎮、石碁鎮。

位置境域

番禺區位於廣州市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地處北緯22°26′~23°05′、東經113°14′~113°42′之間。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隔洋相望;西以陳村水道為界,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相鄰;北隔瀝滘水道與珠江干流,與海珠區和黃埔區相接;南瀕沙灣水道,與南沙區接壤。番禺區總面積530平方千米。

標籤: 番禺區 廣州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4pd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