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一年蓬好夜萬里見明時是誰寫的

一年蓬好夜萬里見明時是誰寫的

詩句“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出自唐代詩人張祜的《中秋月》,意思是:一年中恰逢極好的夜晚,便是掛在外裏高空明亮的月亮。張祜是唐代詩人,被稱為張公子。

詩人圍繞對月的描寫,為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餘地,詩句時空描寫縱橫交錯,顯得開闊舒展,寄託了中秋夜晚詩人綿綿不斷的情思。

一年蓬好夜萬里見明時是誰寫的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張祜(hù)(約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

早年曾寓居姑蘇。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闢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寓居,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

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張祜舉進士不第。

元和中,赴許州投忠武軍節度使李光顏幕。既而遊於淮海,自嗟窮賤,有坐愁身兀兀(《庚子歲寓遊揚州贈崔荊四十韻》)之怨。敬宗立(825),以李光顏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祜復往依。

次年九月,光顏去世,張祜乃南遊姑蘇。時白居易為蘇州刺史,祜訪謁之。相傳白居易戲稱張祜詩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屬阿誰?為問頭詩,而張祜亦笑白居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為目連經(《唐摭言》),遂為詩壇佳話。大和三年(829),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素器重張祜的才能,在他任節鎮期間,他曾親草荐表,令張祜繕所作詩300篇詣京進獻,為內臣所抑(或説為元稹所抑),書奏不下。

元稹不久即東歸。與杜牧友善。會昌五年(845),杜牧自黃州移刺池州。張祜前往同遊,吟詠唱和。

性耿介不容物,數受召幕府,輒自劾去。自後沉浮人間,多在江湖。晚年慕曲阿(今江蘇丹陽)風物,遂移家卜築於此終老。張祜在元和中即以宮詞聞於時,傳入禁中,宮女類能譜唱。

如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宮詞二首》其一),尤傳誦入口。然當時或病其辭曲豔發,流於輕薄;據説元稹且以為張祜詩雕蟲小巧,有傷風教(皮日休《論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其實,其中有些繪聲繪色、摹狀歌舞藝術的詩篇,容姿體態,形象鮮明,還是值得重視的。

宮詞之外,張祜詩以浪跡江湖、流連光景及抒寫潦倒生活感受、朋友離合聚散之情的作品為多,其中如《題金陵渡》,寫津渡夜景,彌見清麗,尤為後世傳誦。同時也有關懷時政的如《喜聞收復河隴》、《元和直言詩》等,評論詩文的如《敍詩》、《讀韓文公集十韻》等,其中有不少長篇,前人罕所論列。杜牧、李涉、陸龜蒙等對張祜詩極意稱揚。

杜牧謂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李涉謂愛君氣堅風骨峭,文章真把江淹笑(《岳陽別張祜》),未免有誇大失實之嫌。陸龜蒙評祜短章大篇,往往間出,及老大,稍窺建安風格,認為其晚年詩作深得諫諷怨譎之意,持論較為平允。《新唐書·藝文志》載《張祜詩》 1卷。

標籤: 蓬好 明時 萬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3jp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