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古代的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幾小時

古代的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幾小時

古代的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小時。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

十二時的第一個時辰,就叫“夜半”。“夜半”所指的時間是前日夜23時~當日凌晨1時,這個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子時。

古代的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幾小時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來描述,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設備讀數配上了五行。

古人説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説“鍾”,黑夜説“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説,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説“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説是幾鼓天。

夜晚説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全夜分五個更(此處“更”在方言中讀“jīng”,漢語規範化後讀“gēng”),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説。

出處:《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樑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標籤: 幾小時 時辰 等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pl03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