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寒食節又稱什麼節和什麼節

寒食節又稱什麼節和什麼節

寒食節又稱什麼節和什麼節

寒食節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節日,源於祭祖,後附會以介子推的故事。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説法。

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裏,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歷史上,寒食節活動由紀念介之推禁煙寒食為主,逐步演變為以拜掃祭祖為主,其中藴含的忠孝廉潔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國家需要忠誠,家庭需要孝道的傳統道德核心,成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重要載體。發展到現代,寒食節已成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少年重要形式。同時,每逢寒食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人回鄉掃墓祭祖,成為傳承中華民族根祖文化,體現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節日。 古代先民,對寒食節禁煙冷食的執着,表達了對千古先賢介之推忠貞不渝的懷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飲料達數十種,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説,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祭食麪燕,介休方言為教育後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風亮節。寒食節插柳,意為追求政治清明……。

在元雜劇及近代京劇、晉劇、現代晉劇、明代小説都有許多介之推暨寒食節的專門曲目和章回。從東漢以來,關於介之推的傳説、故事及碑刻也成為研究三晉民間文學和金石藝術的重要史料。

標籤: 寒食節 又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5g2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