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科普

> 無患子為什麼叫鬼見愁

無患子為什麼叫鬼見愁

鬼見愁是無患子的俗稱。舊俗採之令童子佩戴,或懸於門上,雲可以避鬼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無患子》:“俗名為鬼見愁”。此藥在南召老家被譽為神草,生長於半山腰背陰處的巖縫內。

無患子為什麼叫鬼見愁

無患子(拉丁學名: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別名:木患子(本草綱目),油患子(四川)苦患樹(海南),黃目樹、目浪樹(中國台灣),油羅樹、洗手果,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龍眼、鬼見愁等等。

無患子落葉喬木,枝開展,葉互生;無托葉;有柄;圓錐花序,頂生及側生;花雜性,花冠淡綠色,有短爪;花盤杯狀;花絲有細毛,藥背部着生,兩性花雄蕊小,花絲有軟毛。核果球形,熟時黃色或棕黃色。種子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原產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島各地、印度和日本。果皮含有皂素,可代肥皂,木材可做箱板和木梳等。根、 嫩枝葉、種子:苦、微辛,寒。有小毒。清熱祛痰,消積殺蟲。用於白喉,咽喉腫痛,乳蛾,咳嗽,頓咳,食滯蟲積;外用於陰道滴蟲。 種仁:辛,平。消積辟惡。用於疳積,蛔蟲病,腹中氣脹,口臭。

標籤: 鬼見愁 無患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kp/36jdp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