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毒藥苦口是什麼意思?

毒藥苦口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毒藥:攻毒的藥物。比喻尖鋭的批評雖然像毒藥一樣苦口難服,卻能讓人醒悟

毒藥苦口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毒藥苦口

成語發音:dú yào kǔ kǒu

成語解釋:毒藥:攻毒的藥物。比喻尖鋭的批評雖然像毒藥一樣苦口難服,卻能讓人醒悟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成語繁體:毒藥苦口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分句;用於規勸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良藥苦口 查看更多毒藥苦口的近義詞>>



批評的成語及解釋?

表示批評的成語

【點指劃腳】:形容説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説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同“點手劃腳”。

【點指莋腳】:形容説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説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同“點手莋腳”。

【毒藥苦口】:毒藥:攻毒的藥物。比喻尖鋭的批評雖然像毒藥一樣苦口難服,卻能讓人醒悟。

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對於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攻瑕索垢】:批評不足,尋找缺點。

【攻瑕指失】:批評缺點,指出失誤。

【橫加指責】:橫:蠻橫。不講道理地批評或挖苦別人。

望~採~~納哦

描寫“批評”的成語有哪些

諱疾忌醫、噓枯吹生、痛下鍼砭、説好嫌歹、不置褒貶

1.諱疾忌醫

讀音:huì jí jì yī

釋義:諱:避忌;忌:怕,畏懼。 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出處: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勸);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2.噓枯吹生

讀音:xū kū chuī shēng

釋義:噓:呵氣。 枯了的吹氣使生長,生長着的吹氣使枯乾。比喻在言論中有批評的,有表揚的。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鄭太傳》:“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並無軍旅之才,執鋭之幹。”

3.痛下鍼砭

讀音:tòng xià zhēn biān

釋義:鍼砭:古代以砭石為針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徹尖鋭地批評錯誤,以便改正。

出處:《清史稿·藝術傳·徐大椿》:“《慎疾芻言》,為溺於邪説俗見者痛下鍼砭。”

4.説好嫌歹

讀音:shuō hǎo xián dǎi

釋義:説這個好,嫌那個壞。泛指批評,褒貶。

出處:《雪巖外傳》第11回:“所演的戲,卻是裏外一樣的,裏面演什麼,外面也演什麼,以免那些人説好嫌歹的吵鬧。”

5.不置褒貶

讀音:bù zhì bāo biǎn

釋義:置:安放,這裏有“加以”之間。褒:褒獎,誇讚,表揚。貶:貶低,指責。不加以表揚或批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2回:“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一‘活’字而去。”

有批評意思的成語

1.衣冠禽獸

拼音發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解釋意思 穿戴着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2.厚顏 ***

拼音發音 hòu yán wú chǐ

解釋意思 顏:臉面。指人臉皮厚,不知羞恥。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蒙恥。”

3.忘恩負義

拼音發音 wàng ēn fù yì

解釋意思 恩:恩惠;負:違背;義:情誼,恩誼。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成語出處 《魏書·蕭寶夤傳》:“背恩忘義,梟獍其心。”

4.喪心病狂

拼音發音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解釋意思 喪失理智,象發了瘋一樣。形容言行昏亂而荒謬,或殘忍可惡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宋史·範如圭傳》:“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

批評指責的成語

口誅筆伐 [kǒ抄u zhū bǐ fá]

基本釋襲義

誅:痛斥,責罰;伐:聲討,攻打。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出 處

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例 句

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新文化的先驅者們對封建主義文化毫不留情地展開了~。

批評的四字成語。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畫蛇添足 亡羊補牢 刻舟求劍 百無一用 一無是處 損人利己

從諫如流 疾惡如仇 荒誕不羈 尸位素餐 酒囊飯袋 粗心大意 一文不值 豈有此理

不可救藥 一派胡言 紈絝子弟 暗箭傷人 嫁禍於人 落井下石 無中生有 無事生非

招是惹非 長袖善舞 抗塵走俗 投機取巧 鑽頭覓縫 明火執仗 巧取豪奪 鵲巢鳩居

殺人越貸 無惡不作 敲詐勒索 敲骨吸髓 臭味相投 朋比為奸 裙帶關係 同流合污

同惡相求 同惡相濟 一唱一和 一丘之貉 引繩批根 招降納叛 調嘴弄舌 挑撥離間

為虎傅翼 為虎作倀 助桀為虐 得魚忘筌 恩將仇報 反面無情 辜恩背義 孤恩負德

過河拆橋 鳥盡弓藏 棄舊憐新 六親不認 卸磨殺驢 小恩小惠 五斗折腰 不三不四

落魄不羈 趁火打劫 乘人之危 順手牽羊 投章摘句 買空賣空 日削月朘 藏頭露尾

刁鑽古怪 腹有鱗甲 狡兔三窟 老奸巨猾 三頭二面 殺妻求將 舞文弄法 嘴甜心苦

笑裏藏刀 心懷叵測 興妖作怪 胸中鱗甲 陰陽怪氣 鷹視狼步 髒心爛肺 鑽天打洞

暴戾恣睢 慘無人道 豺狼成性 趕盡殺絕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滅絕人性

忍心害理 如狼牧羊 如狼似虎 殺人如麻 喪盡天良 喪心病狂 嗜殺成性 虎視眈眈

率獸食人 天理難容 荼毒生靈 削木為吏 鷹擊毛摯 魚肉百姓 狗仗人勢 橫眉豎眼

怙惡不悛 禍國殃民 青面獠牙 窮兇極惡 殺氣騰騰 鼠牙雀角 人心惟危 一蛇兩頭

凶神惡煞 包藏禍心 詭計多端 借刀殺人 居心叵測 人面獸心 蛇蠍為心 為鬼為蜮

十惡不赦 死有餘辜 圖財害命 為富不仁 五毒懼全 血債累累 尋花問柳 作奸犯科

作惡多端 作威作福 罪該萬死 罪惡滔天 罪大惡極 罪孽深重 罪不容誅 罪惡昭彰

擢髮難數 大逆不道 離經叛道 出爾反爾 附庸風雅 幹名採譽 苟合取容 故作高深

好戴高帽 好大喜功 假仁假義 明知故問 沐猴而冠 巧言令色 仁義道德 閃爍其辭

酸文假醋 退有後言 虛情假意 雨後送傘 鬼鬼祟祟 鬼頭鬼腦 假公濟私 冒名項替

背信棄義 背恩忘義 言而無信 欺軟怕硬 恃強凌弱 威迫利誘 窮極無聊 弱肉強食

形容批評的成語有哪些

虛心接受批評的成語

虛懷若谷_成語解釋

【拼音】:xū huái ruò gǔ

【釋義】: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出處】:《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例句】:每個人都應有~的態度,遇事不固執己見。

【成語】: 從諫如流

【拼音】: cóng jiàn rú liú

【解釋】: 諫:直言規勸。聽從規勸像流水一樣自然。形容樂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成語】: 不羞當面

【拼音】: bù xiū dāng miàn

【解釋】: 羞:羞恥。不把面對面的批評當作羞侮。表示原意傾聽別人的批評。

【成語】: 逆耳之言

【拼音】: nì ěr zhī yán

【解釋】: 聽起來不舒服的話(多指尖鋭、中肯的勸告或批評)。

【成語】: 引過自責

【拼音】: yǐn guò zì zé

【解釋】: 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作自我批評。

【成語】: 引咎自責

【拼音】: yǐn jiù zì zé

【解釋】: 咎:罪責。主動承擔錯誤的責任並作自我批評。

含有批評意思的四字詞語

1.衣冠禽獸

拼音發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解釋意思 穿戴着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2.厚顏 ***

拼音發音 hòu yán wú chǐ

解釋意思 顏:臉面。指人臉皮厚,不知羞恥。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蒙恥。”

3.忘恩負義

拼音發音 wàng ēn fù yì

解釋意思 恩:恩惠;負:違背;義:情誼,恩誼。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成語出處 《魏書·蕭寶夤傳》:“背恩忘義,梟獍其心。”

4.喪心病狂

拼音發音 sàng xīn bìng kuáng

解釋意思 喪失理智,象發了瘋一樣。形容言行昏亂而荒謬,或殘忍可惡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宋史·範如圭傳》:“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

關於“批評”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疾惡如仇,從諫如流,尸位素餐,酒囊飯袋,一無是處,損人利己

形容批評的成語

痛下鍼砭,tòng xià zhēn biān

釋義 鍼砭:古代以砭石為針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徹尖鋭地批評錯誤,以便改正。

出處 宋·范成大《晞真閣留別方道士賓實》詩:“時時苦語見鍼砭,邂逅天涯得三益。”

表示批評諷刺的成語

話中帶刺 指話中包含着譏笑和諷刺

借古諷今 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影射諷刺現實

敗軍之將 打了敗仗的將領。現多用於諷刺失敗的人。

補闕燈檠 闕:缺;燈檠:燈架。沒有燈架,用人充作燈架。舊時諷刺男人懼內。

吹大法螺 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説法廣被大眾。後藉以諷刺吹牛皮,説大話。

等因奉此 比喻例行公事,官樣文章。也常用來諷刺只知道按章辦事而不能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

貴人多忘事 高貴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態度傲慢,不念舊交,後用於諷刺人健忘。

滑天下之大稽 強調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帶諷刺意味)。

荊人涉澭 荊人:楚國人。澭:澭水。楚國人過澭水。後用以諷刺拘泥於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

金口玉言 舊時俗指皇帝説的話。現在指説出口不能改變的話(用在諷刺)。

冷嘲熱諷 用尖刻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溜之乎也 溜走(諷刺的、風趣的説法)。

沐猴而冠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袍笏登場 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

旁敲側擊 比喻説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點明,而是從側面曲折地加以諷刺或抨擊。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 偷鈎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竊鈎竊國 偷鈎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欽差大臣 過去指由皇帝派遣並代表皇帝外出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現在用來諷刺從上級機關派到下面去,不瞭解情況就指手畫腳發號施令的人。

乞兒乘車 諷刺官職提升得快的話。

三旨相公 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

三寸鳥,七寸嘴 比喻能説會道(多用於諷刺)。

一本正經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範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之乎者也 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説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鄭人買履 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主文譎諫 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正人君子 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

拜賜之師 用以諷刺為復仇而又失敗的出兵。

大人先生 舊時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時帶諷刺意味。

夾槍帶棒 指言語中暗藏諷刺。

仁人君子 仁:仁愛。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語諷刺偽君子。

傷言扎語 方言。謂説諷刺話。

太平無象 謂太平盛世並無一定標誌。《資治通鑑·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後以“太平無象”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

儼乎其然 十分嚴肅正經的樣子。帶有諷刺意味。

以宮笑角 宮、角,均為古代五音之一。拿宮調譏笑角調。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諷刺、否定別人。

援古刺今 引述故事古義以諷刺今事。

者也之乎 者、也、之、乎都是古漢語裏常用的虛詞。指講話或寫文章咬文嚼字。含諷刺意。

鄭人實履 鄭人:春秋時期鄭國人。履:鞋。鄭國人買鞋。比喻只相信書本,不相信客觀實際。多用以諷刺教條主義者。

話裏帶刺 〖解釋〗指話中包含着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話裏有刺 〖解釋〗指話中包含着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解釋〗指空前絕後。亦用作諷刺。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解釋〗指空前絕後。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身在江湖,心懸魏闕 〖解釋〗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着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身在林泉,心懷魏闕 〖解釋〗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着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一人飛昇,仙及雞犬 〖解釋〗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八抬大轎 八個人抬的娶親大花轎,舊時的結婚講究明媒正娶,由夫家用轎迎娶是其主要內容。現在多用來指請的態度誠懇,儀式隆重;擺架子。多含諷刺意味。

良藥苦口的意思

良藥苦口的意思是:有療效的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勸誡、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很有益處。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語法:良藥苦口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分句;用於規勸。

示例:夫良藥苦口,惟冼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三國志-吳志-孫奮傳》)

近義詞:忠言逆耳。

反義詞:口蜜腹劍、笑裏藏刀、甜言蜜語、花言巧語。

良藥苦口造句:

1、媽媽常對我説:“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已經牢牢記在心裏。

2、今天老師沒給你留情面,有些話可能也説得過了頭,可良藥苦口,你下去好好想一想吧。

3、良藥苦口,就是最需要警告的人也老是最不愛好它。

4、你説的話雖然很重,但良藥苦口,這個道理他懂。

5、許多人懂得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但並不是人人如此。

6、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説命運是苦不堪言的中藥,你一定懂得良藥苦口的道理。

與良藥苦口相關的成語:

苦口良藥、苦口之藥、毒藥苦口、苦藥利病、萬金良藥、良工苦心、鬻良雜苦、用心良苦、良工心苦、熱心苦口、苦口惡石、苦口婆心、苦口逆耳、良知良能。

形容毒藥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毒藥的成語有:以毒攻毒、宴安鳩毒、燕安鴆毒、毒藥苦口、飲鴆止渴、飲鴆而死

以毒攻毒[ yǐ dú gōng dú ]

攻:治。 中醫用語,指用含有毒性的藥物治療毒瘡等惡性病。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來反對不良事物,或利用惡人來對付惡人。

宴安鳩毒[ yàn ān jiū dú ]

宴安:貪圖安逸、享樂;鳩毒:喝毒酒自殺。安樂就象毒藥。指貪圖享受就等於喝毒酒自殺。

燕安鴆毒[ yàn ān zhèn dú ]

指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

毒藥苦口[dú yào kǔ kǒu]

毒藥:攻毒的藥物。比喻尖鋭的批評雖然像毒藥一樣苦口難服,卻能讓人醒悟。

飲鴆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

鴆:傳説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飲鴆而死[ yǐn zhèn ér sǐ ]

把它的羽毛放在酒裏,可以毒殺人。

良藥苦口是什麼意思

良藥苦口,漢語成語,拼音是liáng yào kǔ kǒu,出自《韓非子·外儲説左上》。那麼良藥苦口是什麼意思?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 意思是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鋭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2、 近義詞:口蜜腹劍、笑裏藏刀、甜言蜜語。

3、 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分句;用於規勸。

4、 出處:《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關於良藥苦口是什麼意思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為什麼古龍説“良藥苦口,但毒藥卻是甜的”?

很簡單。因為這是《古龍》説的。在字面的解釋應該説良藥苦口,是可以治療病症的。這個我們是都知道的。後一句説的毒藥在口感上無論是甜還是苦都是會吃死正常人的!但是就是這個“死”字在一定的時期,一點地點,或是一定的人來説卻是解脱的,輕鬆的,也就他(她)認為的甜。實際上是一種心甜。比如説癌症病人疼痛的時候!死亡,毒藥就是想要的甜,當時的心情!這句話如果出現在古龍的小説了那就很簡單理解了,就是説當時這個人需要毒藥,需要死亡,或者是非常非常傷心的一種感情,的有一點誇張的表達寫法。這是我個人的理解也不知道對不對!不好意思!

標籤: 苦口 毒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zp8k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