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老魚跳波是什麼意思?

老魚跳波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魚隨着樂聲跳躍。比喻音律精妙絕倫

老魚跳波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老魚跳波

成語發音:lǎo yú tiào bō

成語解釋:魚隨着樂聲跳躍。比喻音律精妙絕倫

成語出處: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夢入神仙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成語繁體:老魚跳波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音樂等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老魚跳波的意思和造句

【老魚跳波的拼音】: lǎo yú tio bō

【老魚跳波的近義詞】: 名不虛得、名不虛立

【老魚跳波的反義詞】: 名不副實

【老魚跳波的意思】: 魚隨着樂聲跳躍。比喻音律精妙絕倫

【老魚跳波出處】: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夢入神仙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老魚跳波造句】:

•唐杜甫《病後過王倚飲贈歌》詩: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旋。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

動物跳的成語有哪些?

跑跑跳跳、蹦蹦跳跳、老魚跳波、上竄下跳、龍拏虎跳、龍跳虎伏、活蹦亂跳、肉跳心驚、暴跳如雷、龍拿虎跳、爆跳如雷、耳熱眼跳、三尸暴跳、龍跳虎卧、連蹦帶跳、小醜跳樑、跳樑小醜、上躥下跳、眼跳心驚、龍飛虎跳、狗急跳牆、日月跳丸、鮮蹦活跳、赴湯跳火、心驚肉跳、歡蹦亂跳、眼跳耳熱、肉跳神驚跳丸日月、雞飛狗跳、

鳧趨雀躍【fú qū què yuè 】鳧:野鴨。象野鴨那樣快跑,象鳥雀那樣跳躍。形容十分歡欣的樣子。

拊髀雀躍【fǔ bì què yuè 】拊:拍;髀:大腿。拍着大腿,象麻雀似地跳躍。形容非常高興的樣子。

捬操踴躍【fǔ cāo yǒng yuè 】拍着手歡呼跳躍。形容喜悦興奮的樣子。

歡呼雀躍【huān hū què yuè 高興得象麻雀一樣跳躍。形容非常歡樂。

老魚跳波【lǎo yú tiào bō 】魚隨着樂聲跳躍。比喻音律精妙絕倫。

跳躍紙上【 tiào  yuè  zhǐ  shàng】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敍述描寫真實生動。

骨騰肉飛【gǔ téng ròu fēi 】騰:跳躍。形容奔弛迅速。也形容神魂飄蕩。

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hǎi kuò cóng yú yuè ,tiān kōng rèn niǎo fēi 】闊:寬廣。大海遼闊隨魚跳躍,天空空曠任鳥飛翔。形容無牽無掛,自由自在。比喻可充分施展抱負。

暴跳如雷急怒叫跳【bào tiào rú léi jí nù jiào tiào 】象打雷一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

狗急跳牆 【gǒu jí tiào qiáng 】比喻壞人在走投無路時豁出去,不顧一切地搗亂。

虎卧龍跳【hǔ wò lóng tiào 】 形容字勢雄渾超逸。

歡蹦亂跳【huān bèng luàn tiào 】 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潑、生命力旺盛的樣子。

龍跳虎卧【lóng tiào hǔ wò 】 比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

李憑箜篌引中運用了那些典故?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吳絲蜀桐製成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蕩在晴朗的深秋。

吳地之絲,蜀地之桐。此指製作箜篌的材料。張:調好弦,準備調奏。高秋:指深秋天氣彈奏起箜篌。

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不再飄遊

空山句:

出自《響遏行雲》(《列子·湯問》),原文為:薛譚學謳(ōu)(歌唱,~歌(歌頌,讚美))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交衢[qú] 四通八達的道路,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着節拍,高唱雄壯的歌聲,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於是薛譚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説要回家。此言山中的行雲因聽到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而凝定不動了。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江娥”:一作“湘娥”,《述異記》雲:‘舜南巡,葬於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翻譯:舜死於湘之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奔喪痛哭,揮淚沾竹,竹盡淚斑。後就用“湘妃斑竹、湘妃竹等”寫憂愁悲傷的相思之情。自古以來就被詩人們廣為使用

李商隱的“淚“

” 湘江竹上痕無限⑶,峴首碑前灑幾多⑷。“湘江邊的竹子上,斑駁的啼痕也應無數,峴首山的石碑前,感懷的涕淚流下幾多?這裏面的湘江竹痕,就是這個典故

“素女”也是傳説中的神女。

《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

其春,既滅南越,上有嬖(嬖bì  寵幸)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間祠尚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於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1]

譯文

這年春天,既已滅掉南越,皇上有位寵愛的官員李延年獻上一首優美的樂曲。皇上稱善不止,命公卿商議説:“民間祠廟還有鼓舞樂曲,如今郊祭反而無樂,如何相稱。”公卿説:“古時候祭祀天地都有樂,神祇才來享受祭祀。”還有人説:“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於太過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為兩半成二十五絃瑟。”於是以南越為邊塞,開始用樂舞禱祭太一、后土,廣召歌兒,並從這時期開始製作二十五絃瑟和空侯。 [2]

李延年

漢武帝太初年間去世。造詣很高的音樂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姐妹均通音樂,都是以樂舞為職業的藝人。代表作《佳人曲》。

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年輕時因犯法而被處宮刑,然後到狗監任職。元鼎六年,李延年因“好音”被召見,武帝很讚賞,下交公卿討論,説:“民間祭祀尚且有鼓舞音樂,現在郊祀卻沒有樂章,難道這樣合適嗎?”公卿們説:“古時祭祀天地都有樂章,這樣才能以禮祭祀神靈。”又有人説:“泰帝使素女彈五十弦瑟,音調悲切,泰帝忍不住悲泣起來,所以破開她的瑟為二十五絃。”於是為討伐南越的勝利而舉行賽祭,禱告祭祀泰一、后土,開始用樂舞,又增招歌童,製作二十五絃的瑟及箜篌瑟是從此開始的。藉此興建祭天地祠廟、造設音樂之機,李延年總是秉承武帝之旨,譜曲並演唱這些詩,成為新變曲。

按《史記 佞幸列傳》、《史記 外戚世家》、《漢書 佞幸傳》記載,李延年因妹妹受寵而得到顯貴;只有《漢書 外戚傳》一篇提到,因李延年所唱《佳人曲》,其妹因此得到寵幸。

但可以明確的是,李延年的妹妹受封為夫人後,李延年愛幸一時,被封為樂府協律督尉,“佩兩千石印授,而與上(上即指皇帝)卧起”。後其妹李夫人早卒,逐漸愛馳,因其弟李季奸亂後宮所連坐,李延年也被滅族。

徵和三年,李廣利投降匈奴後,李家又一次被族誅,盡滅。

一時榮寵

李夫人由平陽長公主引薦給武帝。李延年的歌唱得很好,“每為新聲變曲,圍者莫不感動”,《漢書》記載,元封年間(前110年—前105年),李延年在武帝前演唱《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漢武帝聽完後歎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説:“延年有女弟(女弟即妹妹),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其妹因此歌得幸,後來被武帝納為夫人,李夫人所生之子便是昌邑哀王(劉髆)。因其妹受寵,李延年由賤而貴,被封做協律都尉,負責樂府的管理工作,每年二千石的俸祿。兄妹二人同時得幸,李氏尊貴一時。

釋義

“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後常用以稱瑟。亦指悲哀的樂曲、音樂。

唐 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唐 李賀《上雲樂》:“三千宮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聞。”

宋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這句説樂聲使江娥、素女都感動了。

中國:即國之中央,意謂在京城。

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像崑崙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樂音平緩的歌喉

崑山:是產玉之地。崑崙山出產的軟玉古稱”崑山玉”現今通用的”和田玉”一名大都指崑山玉。崑山之玉,漢語成語,意思是崑崙山的美玉,比喻傑出的人才。

玉碎、鳳凰叫:形容樂聲清亮

“芙蓉泣露”、“香蘭笑”:形容樂聲時而低迴,時而輕快。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像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

這句是説清冷的樂聲使人覺得長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十二門: 長安四面各三門,都城十二門的制度是從漢朝開始的,我搜尋唐十二門,發現沒什麼意思,便不講了。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皇帝的心絃也被樂聲吸引。

“二十三絲”:《通典》卷一百四十四:“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二絃。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

“紫皇”:道教稱天上最尊的神為“紫皇”。這裏用來指皇帝。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天幕震顫。

女媧:中華上古之神,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姓。《淮南子·覽冥訓》和《列子·天問》載有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故事。

好似天被驚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聲湫湫。

石破天驚逗秋雨:形容樂聲忽然高昂激越,如石破天驚般引得天上下起了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yù],老魚跳波瘦蛟舞。

夜深沉,樂聲把人們帶進夢境,夢見李憑把技藝向神女傳授

神嫗:《搜神記》卷四:“永嘉中,有神現兗[yǎn]州,自稱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絃歌,輒便起舞。” ”西晉時代,晉懷帝永嘉年間(公元307—312年),有位神人出現在兗[yǎn]州地界,自稱叫樊道基。又有位老太太,號稱成夫人。成夫人喜歡音樂,會彈奏箜篌。她聽到別人彈琴唱歌,還會馬上跳起舞來。“所謂“神嫗”,疑用此典。從這句以下寫李憑在夢中將他的絕藝教給神仙,驚動了仙界。

湖裏老魚也奮起在波中跳躍,潭中的瘦蛟龍是翩翩起舞樂聲悠悠。

老魚跳波:魚隨着樂聲跳躍。源自《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瓠巴 [hù bā]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琴師、樂音家,瓠巴彈琴,能使鳥兒跳舞,魚兒飛躍。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深深吸引,徹夜不眠在桂花樹下徘徊逗留。

吳質:即吳剛。《  酉you陽雜俎》yǒu yáng zá zǔ卷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有一本記錄異事的書上説:”月亮上有顆桂樹非常高,樹下有個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樹被砍開之後馬上就癒合了,砍樹的人叫做吳剛,是西河人,在學仙道的時候犯了過錯,就罰他砍伐桂樹。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兒斜飛寒颼颼!

露腳:露珠下滴的形象説法。寒兔:指秋月。傳説月中有玉兔,故稱

魚兒從水中跳出的擬聲詞?

白魚入舟、白魚登舟、 魚躍龍門 、老魚跳波、 鯉魚跳龍門

成語:    白魚登舟  

拼音:    bái yú dēng zhōu  

解釋:    為殷亡周興之兆。同“白魚入舟”。  

出處:    《漢書·終軍傳》:“蓋六鶂退飛,逆也;白魚登舟,順也。”顏師古注引臣瓚曰:“謂武王伐殷而魚入王舟,象徵而必獲,故曰順也。”  

成語:    白魚入舟  

拼音:    bái yú rù zhōu  

解釋:    比喻用兵必勝的徵兆。  

出處: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諸侯皆曰:‘紂可伐矣。’”  

示例:    武王~,君臣變色。(《三國志·魏書·楊阜傳》)  

成語:    魚躍龍門  

拼音:    yú yuè lóng mén  

解釋:    比喻舉業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處:    語出《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餘,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唐·元弼有《魚躍龍門賦》。  

示例:    俗説~,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成語:    老魚跳波

拼音:    lǎo yú tiào bō

解釋:    魚隨着樂聲跳躍。比喻音律精妙絕倫

出處: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夢入神仙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成語:    鯉魚跳龍門  

拼音: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解釋:    古代傳説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出處:    《埤雅·釋魚》:“俗説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標籤: 老魚 跳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rw91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