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出師有名是什麼意思?

出師有名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有正當理由進行征伐。

出師有名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出師有名

成語發音:chū shī yǒu míng

成語解釋:有正當理由進行征伐。

成語出處:京劇《將相和》第一場:“趙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討,方算出師有名。”

成語繁體:出師有名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謂語;用於軍事或處事等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當代成語

近義詞: 師出有名 



出師有名什麼意思

“出師有名”意思是有正當理由進行征伐。出自《將相和》:“趙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討,方算出師有名。”成語用法:作賓語、謂語,用於軍事或處事等。

造句:

(1)自古道出師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

(2)所謂出師有名,在情在理,自己如果直接殺上門去,一定會受到官府盤問,定罪為殺人犯。

(3)若你死在烏魚精之手,然後他們出師有名了,正兒八經地幹掉着烏魚精,順手牽羊把隱龍潭的東西全部刮淨,嘿嘿……説不定還能落個維護天庭顏面的美名呢。

(4)古往今來,出師征伐者都講究出師有名。

(5)若是其兵當出師有名,而今惟有許王李從益乃先帝嫡子,眾人以為可否?

出師有名什麼意思?

意思:有正當理由進行征伐。

出自:京劇《將相和》第一場:“趙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討,方算出師有名。”

釋義:趙國如果獻上玉璧,是害怕我國,不難臣服;如果這不獻,再去征討,方法計算出老師有名字。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謂語;用於軍事或處事等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現代

近義詞:師出有名

師出有名的典故: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派出十萬精兵,萬名騎兵,企圖攻佔許都,奪回漢天子,消滅曹操,以便自己稱孤道寡,取漢而代之,結果沒想到自己因為師出無名,公然與朝廷作對,犯了眾怒,最後被曹操打得大敗而歸。

而曹操就不同,他成功地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不久就以天子的名義發出了著名的“求賢令”。

這個“求賢令”對於天下士人的影響是除曹操之外別人都無法體會的。 建安之初,北方漸趨穩定,曹操一直有招賢之舉,加上許都新建,“求賢令”一出,江東賓客士人反響強烈,賢士大夫四方來集。

《三國志》中記載的徐奕、王朗、徐宣、陳矯這幾個名士,就都是辭孫策之命,而北歸被曹操闢為司空掾屬的。

曹操以朝廷求賢納才為名招募人才,但是賢人志士都知道真正真正掌權的是曹操,所以更加積極的投奔他。這樣,曹操不僅在名義上取得了忠臣良將的美名,還獲得了很多的能人。所以,這場人才的爭奪戰曹操因師出有名佔有很大的優勢。

所以説,曹操挾天子發展實力,卻仍然以天子之名行事,自然有他的考量和好處

師出有名和出師有名的區別是什麼?

一、出處不同

師出有名:漢代戴聖《禮記·檀弓下》:“師必有名,人之稱斯也者,則謂之何。”

出師有名:京劇《將相和》第一場:“趙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討,方算出師有名。”

譯文:趙國如果獻上玉璧,是害怕我國,不難臣服;如果這不獻,再去征討,方法計算出老師有名字。

二、語法用法不同

師出有名:可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

出師有名:作賓語、謂語;用於軍事或處事等。

筆畫

例句

1、小明問爸爸:“師出有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2、就算你想要興師問罪,也得要師出有名啊!

3、求學問切不可師出有名,應該多多求教師長,聯繫實際,才能不斷進步。

4、但是,我相信,我們應該充滿信心,我們的行動師出有名,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

4、造句網儘量原創和收集高質量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時,還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5、喬治。奧威爾曾經寫道:問題不是在於戰爭本身是不是師出有名,勝利是不可能的。

出師有名,移天易日,食而不化,罰不容誅,惠然肯來都是什麼意思?

出師有名:有正當理由討伐他人

移天易日:比喻野心家篡奪政權

食而不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罰不容誅:罪大惡極,必須誅殺

惠然肯來:用作歡迎客人來臨的客氣話

標籤: 出師有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nqmj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