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是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出自《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

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譯文

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的十分悲傷。孔子説:“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着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説:“你家裏莫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

皋魚回答説:“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求學,周遊諸侯國,以致耽誤了贍養雙親的時間,這是過失之一。我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對君上對國家沒有貢獻,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很早就斷絕了來往,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請允許我從此離別人世(去陪伴逝去的親人)吧。”於是就此辭世。

孔子對弟子們説:“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辭行回家贍養雙親的門徒十之有三。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含義是什麼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一、出處

先秦·孔子弟子所著《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

二、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三、譯文

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得十分悲傷。孔子説:“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着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説:“你家裏莫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

皋魚回答説:“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求學,周遊諸侯國,以致耽誤了贍養雙親的時間,這是過失之一。我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對君上對國家沒有貢獻,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很早就斷絕了來往,這是過失之三。

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請允許我從此離別人世(去陪伴逝去的親人)吧。”於是就此辭世。

孔子對弟子們説:“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辭行回家贍養雙親的門徒十之有三。

創作背景

《孔子家語》一書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門人所撰,其書早佚。唐顏師古注《漢書》時,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孔子家語》詳細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對研究儒家學派(主要是創始人孔子)的哲學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

賞析

《家語》保存了最原始和可靠的材料。《家語》保存了一大批比較原始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地方明顯地勝於其他相關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價值。

《論語》是傳統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論語》篇幅短小,語言簡略,難以盡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家語》都要高出《論語》很多。僅從規模上講,《論語》僅有一萬六千多字,而《家語》卻比《論語》多出近四倍。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是:謂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

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用於感歎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其實這句話就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當初他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很少留在家裏供養父母,等到他想到要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時候,他們已經去世了,非常絕望。《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皋魚説給孔子的話,旨在宣揚儒家的孝道。

此話是從反面來告誡孝子們,説明行孝道要及時,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時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每當説到這句話的時候人們應該都是非常傷心的,因為它包含的意思太深刻了,能夠觸碰到人的心靈,當人們聽了以後會想起自己的父母。

後來用“樹欲靜而風不停”比喻不以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也有用來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卻不讓其停止,這裏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義的事。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是什麼?

您好,首先很高興為您解答。

這句話的意思是: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

這句話中,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歎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這句話的含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萬事萬物存在讓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這種規律是人之一己好惡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無法改變世界來適應自己,只能調整自己去適應客觀物質世界。第二層含義就比較通俗了,大致意思就是告訴人們要孝順父母,要珍惜身邊人。

這句話的釋義:

1、釋義一:萬事萬物都有讓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我們需調整自己適應客觀物質世界。

首先,這句話以樹喻人,樹想要靜靜地待着,但是風卻不停地吹動着它,讓它無法保持安靜狀態。

就像樹木無法把控風一樣,人許多時候也無法把控外在世界。人雖然十分聰明,而且某種意義上説,人類創造的現代文明可以説是奇蹟。但人類即便再強大,不管是人事,還是萬物生長變化,物質世界始終存在一個客觀規律。所謂“世事無常”,大概就是説人無法把控外在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於是,想要靜止的樹木被風吹得不停晃動;而人所面對世事,也存在許多無可奈何。

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第一層釋義,大抵就是在告訴人們,即便我們再強大,物質世界依舊存在我們無法左右的客觀規律。許多時候,我們實在無法強大到改變世界,去讓世界去適應我們;更多時候,我們需要調整自己,去更好地融入世界。

2、釋義二:當父母還在時,珍惜時光,好好孝順父母,珍惜身邊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第二層釋義就比較好理解了,大概就是在告訴我們,當我們的父母還在時候,就要好好珍惜父母在身邊的時光,多陪陪父母,好好孝順父母。要知道,現實生活中“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例子確實不少。

我們中應該有許多人在自己還是個孩童的時候就立志要好好讀書,以後找個好工作,然後帶父母到處遊山玩水,讓省吃儉用的他們可以吃好喝好吧。但是等我們真的長大了,真的有工作的時候,卻忙得不得了。明明是為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而辛苦工作,反而因為工作繁忙讓陪伴父母都成了奢侈,以至於等到父母過世以後,才追悔莫及,後悔自己在父母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孝敬他們。

要知道,人死無法復生,過了就是過了,父母逝去了,就再也無法“不耐煩地掛掉父親電話”、“急衝衝地吃幾口母親做的飯”了。因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能很好地提醒我們,趁着父母還健在,自己還有機會,要好好孝順他們,要珍惜身邊人。

總結:

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卻陪他們變老,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我們要抓住現有的時光,好好盡孝。“想盡孝,要趁早”,不要讓遲來的愛成為終身的遺憾,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孝敬父母的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ùyùjìngérfēngbùzhǐ。謂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出自《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這句話常用於感歎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此話是從反面來告誡孝子們,説明行孝道要及時,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時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後來用“樹欲靜而風不停”也有用來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卻不讓其停止,這裏所指的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義的事。

造句:

1、樹欲靜而風不止,敵人又破門而出,公開地來同人民較量了。

2、人民渴望和平,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國內外的敵對勢力總是企圖製造混亂。

3、樹欲靜而風不止,殺戮造就了歷史,歷史造就了殺戮。

4、人民飽嘗了戰亂的苦,渴望生活安寧,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反動派總是要興妖作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lwqw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