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什麼是玉器

什麼是玉器

用玉石琢治而成的器具或藝術品。

什麼是玉器

沿革

玉器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其發展可分為7個時期。

(1)原始社會美石時期(公元前5000~前2000):這一時期玉器所用的玉石都是就地取材,屬於蛇紋石、透閃石、陽起石等美石,因而稱為美石時期。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以不同深淺綠色和草黃色的蛇紋石琢治成龍、雲、馬蹄、龜、鳥等形狀的器具,具有雄壯豪放的北方風格。良渚文化玉器大多以透閃石、陽起石等為原料,做成大型的琮、璧,另有冠飾、帶勾以及魚、龜、鳥等形狀的器具。玉琮已有微微凹陷的弧面,並在上面淺刻細如髮絲的雲紋、鳥紋和獸面紋,具有清秀的南方風格。這些玉器標誌着美石玉器已經脱離了石器,成為獨立的手工藝。

(2)夏、商、西周時期(公元前 2000~前771):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用新疆和田玉琢治成的玉器,揭開了以和田玉為主要原料的中國玉器史的第一章。商代王室的玉作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玉器生產中心。商代玉器在繼承紅山、良渚文化傳統玉器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它以象徵性、裝飾性的藝術手法琢治了大量的玉琮、玉璧等祭祀禮器,帝王和貴族們所執的玉圭、玉璋以及玉龍、玉象、玉虎、玉魚、玉蠶、玉蟬和玉人等佩飾品。玉人在造型上,省略不必要的細部,突出表現頭部的眼、口、齒,並施用圓潤婉轉的陽線或雙溝陰線加以刻畫,有着濃厚的裝飾趣味。玉魚則施以簡潔的陰線勾勒,形態生動。這些藝術手法對後世的玉器有着深遠的影響。西周時期的玉器以片狀為主,造型誇張,裝飾簡練,線條遒勁流暢,形成獨特的風格。

(3)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前221):玉器在各諸侯國的都邑紛紛興起。河南洛陽金村東周墓出土的玉器非常精美,代表當時的藝術水平。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安徽壽縣蔡侯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河南輝縣固圍村魏國墓、河北平山中山國王墓等出土的玉器,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玉器由繁縟趨向華麗。河南輝縣魏國墓出土的大玉璜是由 7片碧玉、兩個鎏金饕餮頭組成,中間連以銅片。玉片上琢治卧馬、蟠螭、雲紋等,並熟練地運用了鏤空技法。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珮以 5塊大小不同的玉分別琢治為夔龍、夔鳳等鏤空的13塊玉片和24個玉環,相互勾連成套環玉珮,這件玉器設計精心周密,製作巧妙,是戰國初期的瑰寶。

(4)秦、漢、魏晉南北時期(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漢玉器發展迅速,並以西漢河北滿城劉勝墓、西漢昭帝平陵(陝西咸陽)、元帝渭陵(陝西咸陽)、東漢中山簡王劉焉墓(河北定縣)、中山穆王劉暢基(河北定縣)和南越王墓(廣州)等出土的玉器為代表,有鏤空白玉仙人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龍螭乳丁紋玉璧、雞心玉珮、玉人、角形玉環以及玉具劍等。這些玉器玉質瑩潤,琢制精巧,氣韻生動,姿態自如。由於漢代崇尚厚葬,陪葬的玉器還有玉枕、玉衣、玉璜等。東漢時的玉器由西漢富有動勢、立體感強的藝術手法逐漸轉變為平面、線刻與繪畫相結合的藝術手法。魏晉南北時代的玉器基本上繼承了東漢玉器的風格,製作較為簡單,有的沒有紋飾。

(5)隋唐、五代和宋、遼、金時期(589~1279):隋代玉器遺存甚少。西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質地温潤,金與玉互為襯托,顯得富麗、典雅。唐代玉器大多富有濃厚的生活情趣,如出土的青玉人物橢圓杯、青玉雲形杯以及玉雙鹿壽帶、玉雙鳳等都是優秀的作品。動物題材的玉器,肌肉豐滿,起伏自然,與當時的石刻一脈相通。五代玉器很少,其中主要是成都王建墓出土的玉帶板(體現官職的腰帶玉飾),為西蜀王室玉器作坊所制。宋代玉器在繼承唐代風格上,又有所發展。北京房山石槨墓出土的玉雙鶴銜草、玉鏤竹節等飾件以及江西上饒南宋墓出土的人物玉帶板,反映宋代玉器具有形神兼備的風格。遼金玉器多由漢族工匠製作,並以狩獵為主要題材,具有塞北的風格。

(6)元、明、清時期(1279~1911):這一時期新疆的玉器大量銷往內地,使玉器生產得到空前發展。元代的代表性作品“瀆山大玉海玉甕”,成於蒙古至元二年(1265),甕口為橢圓形,高70cm,直徑135cm,壁厚22cm,膛深55cm,重約3500kg。玉甕周身為浮雕的海浪和海龍、海馬、海豬、海鹿、海犀牛等怪獸,海浪激起旋渦,怪獸神態生動,整個作品氣勢磅礴,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傳世玉器,也是極其珍貴的文物,現陳列於北京團城玉甕亭內。各種鏤空、多層次的玉帽頂(元代流行大沿瓜頂帽,以玉器飾於帽頂)、玉押(玉製的簽押符號)是元代玉器的新品種。明代初期的玉器風格同元代厚重古樸的風格相似。至永樂年間(1403~1424)遷都北京後,形成工整細緻、一絲不苟的風格,尤以御用監製作的玉器更為典型。嘉靖、萬曆年間(1522~1619),玉器製作漸趨繁瑣,帝王使用的玉器大多鑲嵌金銀、寶石,以顯示豪華富貴;在造型上畫蛇添足,甚不可取。清代初期的玉器趨於嚴謹、精巧。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後,玉器製作進入繁榮時期,約持續半個世紀,成為中國玉器史上的鼎盛時期。清代玉器具有華麗、典雅的藝術風格。最典型的玉器是陳列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內的“大禹治水玉山”,高約3m,徑圍約1m,重約5000kg,由宮廷畫家設計,江蘇揚州兩淮鹽政玉作琢治,蘇州匠師刻字,自乾隆四十三年至乾隆五十三年完成,歷時10年之久。宮廷陳設的玉器,如玉尊、玉鼎、玉瓶、玉屏以及各種玉山、玉獸等藝術品也比前期更為繁多。由於金石學興起,促使收藏古玉之風盛行,從而使仿古玉器生產有所發展。具有阿拉伯藝術風格的痕都斯坦(Hindustan)玉器,風格獨特,一是薄胎,二是鑲嵌金銀絲和寶石,在乾隆年間(1736~1795)進入宮廷後,得到清高宗的讚賞,並令工匠仿製。隨之北京民間作坊也仿製痕都斯坦玉器,並廣為流傳,俗稱“番作”。道光年間(1821~1850),玉器工藝開始走向衰落。

(7)現代(1950~1988):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的玉器有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產地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主,並各具特色。北京玉器,風格渾厚、雅麗、端莊。著名的匠師有潘秉衡、何榮、劉德盈、王樹森,被稱為“北京玉器四傑”。潘秉衡首創有故事情節的人物作品,以風景或套環的鏈條作陪襯,並擅長製作薄胎玉器和鑲嵌金銀絲、寶石玉器。何榮擅長神佛、仕女,其作品在東南亞頗負聲譽。劉德盈擅長花卉,尤其以珊瑚琢治的花卉更為獨特。王樹森技藝全面,如人物、花卉、鳥獸、神佛等作品都能巧用原料,使之小中見大,薄中見厚,平中見凸,充分發揮了玉器技藝的特長。上海玉器以仿青銅器為特色,造型端莊,風格古雅。廣州玉器在傳統的手鐲、戒指、玉墜、耳環等品種基礎上,借鑑象牙球的技藝(見象牙雕刻),於1978年琢治成功18層的“吊鏈雙獅子母玉球”,各層都能轉動自如。江蘇揚州玉器以玉山見長,而蘇州玉器擅長運用鏤空技法。此外,遼寧錦州、撫順、岫巖等地除了岫巖玉外,也以當地的瑪瑙、琥珀琢治為玉器。甘肅酒泉夜光杯、黑龍江瑪瑙工藝品也都是著名的品種。

除中國外,美國、新西蘭、墨西哥等國也產玉器。美國1940年在懷俄明州發現淺綠色的玉石後,用以製作首飾。新西蘭毛利族人有琢治玉器的悠久傳統。他們將綠玉製成斧、刀、劍,用於執行死刑。小型的“玉人”是婦女們佩戴的裝飾,作為生育、繁殖後代的象徵。直到20世紀,小件的首飾和“玉人”仍然是新西蘭的旅遊紀念品。在墨西哥,特別是 5世紀的瑪雅文化和14世紀阿茲台克(Aztecs,印第安人)帝國時期的遺址中出土了一些翡翠、綠玉製成的玉珠、面具、飾板(plaque)和服飾件等。

製作工藝

中國玉器所用原料種類繁多,有新疆的和田玉,湖北的綠松石,雲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岫巖玉,海南的水晶,台灣和南海諸島的珊瑚等。歷來以新疆和田玉為上乘之品。和田玉產於新疆和田(舊稱于闐),有白、碧、青白、黃、綠、墨等色,也有雜色和摻色玉,一般以白色(尤其是羊脂白玉)為最佳。

除中國外,玉石產地還有印度、緬甸、蘇聯、美國、新西蘭、德國等國家。翡翠主要產於緬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雷(Monterey)、阿拉斯加(Alaska)產有軟玉。1940年懷俄明州(Wyoming)中部發現淺綠色玉石、日本也產有綠玉。新西蘭的綠玉質地優良。德國和蘇聯貝加爾湖附近也產玉石。

玉器的工藝過程主要有相玉設計、畫活、琢碾、光亮等。相玉設計就是斷定玉石的內部質地、外形的優劣,然後因材施藝,進行構思。畫活就是根據構思,在玉石上用墨線畫出初步的造型,並且在琢碾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修改。琢碾就是以鐵製的圓盤或釘頭製成的碾砣為工具,以水和金剛砂為介質,用雙腳踩踏,帶動碾砣轉動,運用鍘、鏨、衝、壓、勾、鏤空等技法、緩慢而謹慎地琢碾。這種琢碾的工具設備稱為水凳。光亮,俗稱拋光,是以紫膠(洋乾漆)、木材、葫蘆瓢、牛皮、銅等製成碾砣,並以粉劑為介質,將琢碾後的玉器碾磨平整,使玉器顯露出温潤、晶瑩的質地。

品種

中國玉器按用途一般分為 6類。

(1)裝飾類:有玉墜、玉珥(耳環)、玉帶、步搖、簪花、帽冠玉飾、玉珮、笄珈等。

(2)祭祀類:有玉璧、玉琮、玉圭等。

(3)殉葬類:有玉衣(以金絲綴連無數玉片而成)、玉蟬、玉枕等。

(4)禮儀類:有鎮圭、玉笏等,其中鎮圭長約40cm,上尖下方,以山為紋飾,為帝王所執,寓意鎮安天下。

(5)陳設類:有人物、神佛、龍鳳、鳥獸等題材的藝術欣賞品,以及爐、鼎、薰等仿古器皿。

(6)生活用品類:有樂器(玉簫、玉磬、玉笛)、文房用具(筆架、水洗、硯、鎮尺、玉函)、碗、缽、梳、鈎、簾、筷等。

中國玉器的著作

中國玉器在歷史發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而出現鑑賞、研究玉器的專著。宋元祐七年(1092),呂大臨編纂《考古圖》,選載玉圭、玉璧等古玉14件,為玉器載入金石圖錄之始。元至正元年(1341),朱德潤編纂第一部專門的玉器圖錄──《古玉圖》。清光緒十五年(1889),吳大澂編纂《古玉圖考》,這是一部學術性較強的專著。1949年,郭寶鈞著《古玉新詮》,是近代考古學興起後,第一部運用出土玉器文物,並參證歷代文獻對古代玉器進行評述的重要專著。19世紀下半葉,外國學者也對中國玉器進行研究,至20世紀初,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陸續出版了有關的專著和圖錄。1970年以來,美國一些藝術博物館還舉辦中國古代玉器學術討論會和展覽,得到藝術界的關注。

標籤: 玉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gl89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