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颳着。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樹欲靜而風不止

成語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成語解釋:樹要靜止,風卻不停地颳着。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成語出處: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成語繁體:樹慾靜而風不止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複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樹欲靜而風不停 查看更多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張賢亮《土牢情話》第三章:“'樹欲靜而風不止'嘛,你們當中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表演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是什麼

1、“樹欲靜而風不止”意思就是:樹想要安靜下來,風卻不停地颳着,迫使着樹晃動。這個詞經常用來比喻事情往往不能遂人的心願,還可以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這句話是出自漢朝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其實這只是上半句,還有下半句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年輕的時候想要贍養老人,但是因為沒有錢,所以要在外拼命的打拼,終於等到自己有錢了,想要回家贍養自己的父母,但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老了,身體也變得非常不好,還沒等到兒女們真正的盡孝他們就死了,非常可惜。

3、其實這句話就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當初他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很少留在家裏供養父母,等到他想到要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時候,他們已經去世了,非常絕望。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風不止既是樹的無奈也是孩子的無奈。

4、所以,每當説到這句話的時候人們應該都是非常傷心的,因為它包含的意思太深刻了,能夠觸碰到人的心靈,當人們聽了以後會想起自己的父母。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意思是:謂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

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用於感歎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其實這句話就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當初他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很少留在家裏供養父母,等到他想到要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時候,他們已經去世了,非常絕望。《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皋魚説給孔子的話,旨在宣揚儒家的孝道。

此話是從反面來告誡孝子們,説明行孝道要及時,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時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每當説到這句話的時候人們應該都是非常傷心的,因為它包含的意思太深刻了,能夠觸碰到人的心靈,當人們聽了以後會想起自己的父母。

後來用“樹欲靜而風不停”比喻不以人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也有用來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卻不讓其停止,這裏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義的事。

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含義是什麼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一、出處

先秦·孔子弟子所著《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

二、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三、譯文

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得十分悲傷。孔子説:“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身披粗布抱着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説:“你家裏莫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

皋魚回答説:“我有三個過失:年少時為了求學,周遊諸侯國,以致耽誤了贍養雙親的時間,這是過失之一。我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對君上對國家沒有貢獻,這是過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很早就斷絕了來往,這是過失之三。

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請允許我從此離別人世(去陪伴逝去的親人)吧。”於是就此辭世。

孔子對弟子們説:“你們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使你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辭行回家贍養雙親的門徒十之有三。

創作背景

《孔子家語》一書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門人所撰,其書早佚。唐顏師古注《漢書》時,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孔子家語》詳細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對研究儒家學派(主要是創始人孔子)的哲學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

賞析

《家語》保存了最原始和可靠的材料。《家語》保存了一大批比較原始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地方明顯地勝於其他相關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價值。

《論語》是傳統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論語》篇幅短小,語言簡略,難以盡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家語》都要高出《論語》很多。僅從規模上講,《論語》僅有一萬六千多字,而《家語》卻比《論語》多出近四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8y1r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