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知足不殆是什麼意思?

知足不殆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殆:危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危險

知足不殆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知足不殆

成語發音:zhī zú bù dài

成語解釋:殆:危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危險

成語出處:漢·荀悦《漢紀·宣帝紀》:“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查看更多知足不殆的近義詞>>



知止不殆是什麼意思

知止不殆的意思是指知道適可即止,則不致陷於危殆。

這句話見於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參見知足不辱)照此處解釋,是説在人必須有所作為的時候,也要在應該停止的時候就停止,可以免致過分而招致危殆。

反之,如果一意孤行下去,其弊病必然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就是隻見到一面,忽略了另一面。因為老子從相反相成的原則立論,反對只有一面的觀點和作為。所以無為是有為之始,同樣的知止才是保身的訣竅。

若只知進而不知止,最後必然落到沒有退路的地步,反而前功盡棄。

知止不殆成語接龍:

殆無孑遺:殆:幾乎;孑遺:剩餘。幾乎沒有一點餘剩。

殆無虛日:殆:幾乎;虛:空。幾乎沒有一天空着。形容幾乎天天如此。

戴頭識臉: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呆裏撒奸:形容外表痴呆,內心奸詐。

戴圓履方:履:踩着;圓、方:古人以為天圓地方。頭頂着天,腳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間。

呆若木雞: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戴月披星: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動,或日夜趕路,旅途辛苦。

帶牛佩犢: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起義的農民放棄武裝鬥爭而從事耕種。後比喻改業歸農。

呆頭呆腦:呆:呆板,不靈活。形容思想、行動遲鈍笨拙。

戴罪立功:帶着罪過或錯誤去創立功勛,以功贖罪。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麼意思

殆: 危險 。知道滿足就不會 受到 羞辱 ,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危險。多用以勸誡人不要貪得無厭。

成語出處: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長久 。”

成語例句: 二疏有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近義詞: 知止不辱見“ 知足不辱 ”。 知足不殆見“ 知止不殆 ”。

成語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給後世帶來了哪些影響?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意思是懂得滿足才不會受到屈辱,明白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簡單來説,就是告訴世人要明白知足的重要性,不然就有可能因為自己的貪心,而被反噬。其實知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人性本就貪婪,這可不是一句話就能讓所有人都警醒的。在古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句話是説給為官者聽的,那在此後千年間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説:“夏,四月,丙子,立皇子欽為淮陽王。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室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後悔。’即日,父子俱移病,上疏乞骸骨。上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公卿故人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歎息為之下泣。

廣、受歸鄉里,日令其家賣金共具,請族人、故舊、賓客,與相娛樂。或勸廣以其金為子孫頗立產業者,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復增益之以為贏餘,但教子孫怠墮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樂與鄉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餘日,不亦可乎!’於是族人悦服。”

譯成白話文大意是:夏季,四月丙子(十四日),漢宣帝立皇子劉欽為淮陽王。皇太子劉年十二歲,已通曉《論語》、《孝經》。太傅疏廣對少傅疏受説:“我聽説,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受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不會遇到危險。而今,我們作官已到二千石高位,功成名就,這樣再不離去,恐怕將來會後悔。”於是,叔侄二人當天就一起,以身體患病為理由,上書漢宣帝請求退休。漢宣帝批准所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也贈送黃金五十斤。公卿大臣和故人在東都門外設擺酒宴,陳設帷帳,為他們送行,前來相送的人乘坐的車輛達數百輛之多。沿途觀看的人都讚道:“兩位大夫真是賢明!”有人甚至為之感歎落淚。

疏廣和疏受回到家鄉,每天都命家人變賣黃金,設擺宴席,請族人、舊友、賓客等一起取樂。有人勸疏廣,用黃金為子孫購置一些產業,疏廣説:“我難道年邁昏庸,不顧子孫嗎!我想到,我家原本就有土地房屋,讓子孫們在上面勤勞耕作,就足夠供他們飲食穿戴,過與普通人同樣的生活。如今再要增加產業,使有盈餘,只會使子孫們懶惰懈怠。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是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無法教化子孫,就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產生怨恨。再説這些金錢,乃是皇上用來恩養老臣的,所以我願與同鄉、同族的人共享皇上的恩賜,以度過我的餘生,不也很好嗎!”於是族人都心悦誠服。

疏廣、疏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以及散金的為官之道,影響着後世。這讓我想起晚清名臣曾國藩。曾國藩在進京之前,特意找祖父請教為人處世之道,星岡公曰:“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滿招損,謙受益’,爾若不傲,更好全了。”祖父的囑咐曾國藩記了一輩子。

曾國藩的書房,取名為“求闕齋”,在他看來,花豔盛則枯,月滿盈則食,運盛極而衰,此乃常理。曾國藩常説自己最崇尚的一句話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曾國藩從來就不貪功,弟弟曾國荃圍困天京的時候,他特意邀請李鴻章來分享順利果實。天京城攻下之後,皇帝最大的威脅解除了,曾國藩自然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曾國藩在上報有功人員名單時,位列第一的不是他弟弟,而是寫的湖廣總督官文,這樣可以淡化自己弟弟的功勞。當滿清朝廷驚慌趕走了一個洪秀全,又來了一個曾國藩的時候,曾國藩又自裁湘軍,讓弟弟曾國荃回家務農。曾國藩一生始終保持着非常清醒的頭腦,不會因為得寵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自己大權在握而驕奢蠻橫。

自古升官為發財,但是曾國藩總是對子女們説:“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後來霪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吾輩欲為先人留遺澤,為後人惜餘福,除勤儉二字,別無他法。”曾家小女兒曾紀芬結婚時,已二十四歲,丈夫是湖南衡山的聶家,帶去的嫁粧中就有曾國藩發給她的“功課單”:早飯後,做小菜點心酒醬之類(食事)巳午刻,紡花或績麻(衣事)中飯後,做針線刺繡之類(細工)酉刻(過二更後),做男鞋或女鞋或縫衣(粗工)。湖南人都講究“爺孃疼滿崽”,曾紀芬作為曾國藩的“滿女”卻沒有享受任何優待!曾國藩對女兒如此,對兒子亦如此,曾紀澤娶媳婦時,曾國藩親自寫信給兒子説:“新婦始至吾家,教以勤儉。紡織以事縫紉,下廚以議酒食,此二者婦職之最要者也。”曾國藩的意思,顯然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始終保持勤儉的家風。

同樣是晚清的封疆大吏,左宗棠的境界就差了一點。據説,左宗棠告老還鄉,在長沙大興土木,建造亭台樓閣,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些房產。他擔心工匠們偷工減料,每天都要到工地轉一轉。有位老工匠對他説:“大人,請您放一百個寬心,我做了幾十年工匠,造過無數高宅豪第,從沒有倒塌過。但是,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事情。”左宗棠聞聽此言,一臉慚愧而去。左公慚愧,或許他是聽過恩人林則徐説的一段話:“子孫若如我,留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則增其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麼意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釋義: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原文出處:《道德經》  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道德經》簡介: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知道;瞭解。《察今》:“故察己則可以知人。”

足:滿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蘭亭集序》:“快然自足。”

辱:辱沒;受屈辱。《馬説》:“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止:中止。《〈論語〉十則》:“臂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殆:危險。《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整句譯文: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拓展延伸: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譯文:名望和生命誰更值得親近呢?生命與財貨誰更值得讚美呢?得到與失去誰給值得擔憂呢?過分愛惜名聲就要付出很大耗費,過多貯藏財物一旦損失也必然巨大。所以,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的平安。

標籤: 不殆 知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6016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