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龍伯釣鰲是什麼意思?

龍伯釣鰲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龍伯:傳説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

龍伯釣鰲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龍伯釣鰲

成語發音:lóng bó diào áo

成語解釋:龍伯:傳説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

成語出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一釣而連六鰲。”

成語繁體:龍伯釣鰲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的事業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龍伯釣鰲成語故事

龍伯釣鰲成語故事

【拼音】lóng bó diào áo

【出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列子·湯問》

【釋義】龍伯:傳説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的事業

【押韻詞】越俎代庖、共貫同條、班師回朝、引領成勞、往返徒勞、鳩佔鵲巢、愛惜羽毛、陋巷簞瓢、葛巾布袍、明察秋毫。

【成語故事】傳説古代渤海東面有五座山,常隨波濤浮動。上帝命15只巨鰲用頭頂着,山才固定不動。龍伯國有一個人由於出門要經過這五座山,覺得十分不方便,得知其是用鰲頭頂着,就用魚餌將這鰲釣起,一連釣了六隻鰲,於是這兩座山就沉入大海。

【成語舉例】龍伯釣鰲時,蓬萊一峯坼。飛來碧海畔,遂與三山隔。唐·李德裕《重憶山居六首·羅浮山》

龍伯釣鰲的成語典故

典源出處 《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裏,其頂平處九千里。……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 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蹔 (zan) 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羣仙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

釋義用法 傳説龍伯國的.人非常高大,他去到東海,一下子把負戴五仙山的巨鰲釣走了六個,使得仙山流離失所。後以此典表現氣概非凡,抱負宏大或用以形容海上景物。

用典形式

【巨鰲】 唐·李白:“巨鰲莫載三山去,我欲蓬萊頂上行。”清·黃景仁:“道巨鰲釣去,海欲西流。正擬乘風歸也,奈三山,破碎難留。”

【六鰲】 唐 ·李白:“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宋 ·王珪:“雙鳳雲中扶輦下,六鰲海上駕峯來。”金 ·元好問:“六鰲只解翻溟渤,不駕東南日觀來。”

【靈鰲】 三國 ·曹植:“靈鰲戴方丈,神嶽儼嵯峨。”

【釣鰲】 唐·王貞白:“悔與神仙別,思歸夢釣鰲。”宋·蘇軾:“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鰲。”

【鰲釣】 唐 ·元稹:“鰲釣氣方壯,鶻拳心頗尊。”

【天涯釣】 唐·杜甫:“卻倚天涯 釣,猶能掣巨鰲。”

【巨鰲釣】 唐·高適:“巨鰲不可釣,高浪何崔嵬。”金 ·元好問:“巨鰲有餌雖堪釣,怒虎無情可重編。”

【龍伯釣】 清·沈曾植:“昨夢偶垂龍伯釣,後書終復雁門踦。”

【龍伯鈎】 明 ·陳子龍:“六鰲已吞龍伯鈎,九閨空守開明獸。”

【連六鰲】 宋·蘇軾:“偶然連六鰲,便謂此手妙。”

【釣連鰲】 宋·張元幹:“縱有垂天翼,何用釣連鰲。”

【三島釣鰲】 清·丘逢甲:“挾策九夷嬉鳳去,攜竿三島釣鰲來。”

【龍伯釣鰲】 唐·杜甫:“蒼水使者捫赤絛,龍伯國人罷釣鰲。”清·丘逢甲:“龍伯釣鰲後,三山今無存。”

【一釣十五鰲】 清·黃遵憲:“忽然大陸出平地,一釣手得十五鰲。”

【長竿釣巨鰲】 清·陳夢雷:“東南戰氣何年息,我欲長竿釣巨鰲。”

【金鰲背尚浮】 清·曹貞吉:“搖搖坤軸渾難定,曾否金鰲背尚浮。”

龍伯釣鰲文言文

1. 龍伯釣鰲 是什麼

龍伯:傳説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

《列子·湯問》記渤海之東有五山,天帝使巨鰲十五,舉首負戴。龍伯國有大人,舉足數步而至五山,一釣連六鰲,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

盤古開天闢地累死以後,他一隻腳的腳趾,變成了五座仙山,開始的時候,這五

座仙山是和陸地連在一起的。可是,共工撞倒不周山的時候,陸地上發生了大地震,

仙山也被撞的離開了陸地,整天在海上飄來飄去,天帝便派了五隻大鰲分別揹着五

山,五山這才安定下來。

因為大鰲揹負着仙山,不能隨便活動,也不能出去找吃的,開始的時候,仙山上

的神仙還能按時給他們食物,時間久了以後,神仙們也就懶惰了,經常忘記給大鰲食

物。這一天,來了一個叫龍伯的巨人,在東海垂釣,一下子就釣走了三隻鰲,於是蓬

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便流到了大海上。天帝一怒之下,便罰龍伯的子孫一代一代

慢慢變得矮小,並且把他們流放到了終年不見陽光的北冥之地。不過直到很多年以

後,龍伯的後人個子還是很高。追趕太陽的夸父就是龍伯的後代。

你要是喜歡看神話.可以買本<;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全集>;.京華出版社.

裏面通俗易動

2. 龍伯釣鰲的故事

《列子·湯問》記渤海之東有五山,天帝使巨鰲十五,舉首負戴。龍伯國有大人,舉足數步而至五山,一釣連六鰲,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盤古開天闢地累死以後,他一隻腳的腳趾,變成了五座仙山,開始的時候,這五座仙山是和陸地連在一起的。可是,共工撞倒不周山的時候,陸地上發生了大地震,仙山也被撞的離開了陸地,整天在海上飄來飄去,天帝便派了五隻大鰲分別揹着五山,五山這才安定下來。因為大鰲揹負着仙山,不能隨便活動,也不能出去找吃的,開始的時候,仙山上的神仙還能按時給他們食物,時間久了以後,神仙們也就懶惰了,經常忘記給大鰲食物。這一天,來了一個叫龍伯的巨人,在東海垂釣,一下子就釣走了三隻鰲,於是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便流到了大海上。天帝一怒之下,便罰龍伯的子孫一代一代慢慢變得矮小,並且把他們流放到了終年不見陽光的北冥之地。不過直到很多年以後,龍伯的後人個子還是很高。追趕太陽的夸父就是龍伯的後代。

3. 有誰知道這這傳説,北斗七星的由來、天狗的故事、龍伯釣鰲、東海龍

北斗七星的由來 北歐神話中七星對應的名稱是:一等亮星杜比星(Dubhe)、二等亮星美拉剋星(Merak)、三等亮星菲庫達星(Phecda)、四等亮星美古拉茲星(Megrez)、五等亮星艾里奧斯星(Alioth)、六等亮星米扎魯星(Mizar)、輔星阿魯科魯星(Alcor)、七等亮星貝尼特那協星(Benasch)!在古希臘神話傳説中,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少女,她的名字叫卡力斯托。

在月神也是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周圍的仙女中,她是最動人的一個。但她從不以此自恃,她總是善待每一個夥伴,讓人人都時時感受到她的發自內心的關懷。

人們也都因此非常喜歡她,大家在一起過着無憂無慮的幸福時光。 卡力斯托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她温柔的外表中藴含着剛毅的性格。

她不象其她仙女那樣,整日在溪水邊徘徊,在花園裏漫步,吟詩作賦,輕歌曼舞。她總是身穿威武的獵裝,肩背神弓,手持金矛,緊隨着阿爾忒彌斯,在高山密林中勇猛地追逐野獸。

猛虎令百獸戰慄的吼聲嚇不倒她,狡猾的狐狸逃不脱她矯健的身手。她成了阿爾忒彌斯最得力、最信任的助手。

一個炎熱的夏日,卡力斯托追趕野獸來到一片林間空地。她又熱又累,便躺倒在綠蔭叢中,很快就沉沉地睡去了。

這一切,全被萬能的宙斯看到了。在古希臘神話中,宙斯是天上最大的神,是眾神之父。

他位至至尊,受萬物景仰,卻時常幹出見不得人的勾當。偷偷地勾引上天的女神、凡間的美女,對他來説,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看到茵茵綠草上躺着的美麗的卡力斯托,宙斯驚呆了,這樣的機會他自然不肯放過。他從雲間飛下來,搖身一變,化作了阿爾忒彌斯的形象。

他輕輕地走近卡力斯托,把她抱在懷中。卡力斯托從夢中驚醒,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見到阿爾忒彌斯,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

正要站起來和阿爾忒彌斯繼續去狩獵,宙斯突然現出了原形。可憐的卡力斯托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她拼命反抗,可是無濟於事。

宙斯畢竟是無所不能的,卡力斯托雖然有降龍伏虎的本領,她依然沒能逃出宙斯的魔掌。 宙斯得意地返回了天宮,他是宇宙的主宰,自然不會受到什麼懲罰或者報應。

不幸的只能是無辜的卡力斯托!她擦去眼淚,默默地回到眾人身邊。內心多麼大的痛苦都不能説,在大家面前還得強顏歡笑。

可是,以前的卡力斯托再也看不到了。她總是低垂着頭,羞愧地看着地下;臉上的微笑消失了,常常遠離眾人默默無語地坐着;狩獵時,更是沒有了勇氣和靈氣,眼看着獵物從眼皮底下溜走。

更糟糕的是,她發覺自己懷孕了。不管怎麼遮掩,終於有一天,大家還是知道了這個祕密。

一點也不瞭解內情的阿爾忒彌斯氣壞了,儘管她把卡力斯托視同自己的女兒,她還是抑制不住怒火,生生把她趕出了狩獵地。 無依無靠的卡力斯托在密林深處搭了個茅草棚安下了家,再也看不到姐妹們嬉笑的場面,再也聽不到女神的召喚了。

不久後她生下了一個男孩,給他取名叫阿卡斯,這多少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點寄託。 宙斯自以為這事幹得隱祕,不會有人知道。

然而神也有失算的時候,他的妻子神後赫拉就對此有所耳聞了。赫拉出身高貴,從小就高傲自大,連宙斯有時都得敬她三分。

宙斯竟揹着她幹出如此醜事,而且小阿卡斯已經出世了,正跟着她的母親跚跚學步呢!向來説一不二的赫拉簡直要氣瘋了,她發誓要用法力好好懲罰一下卡力斯托,讓她知道知道天后的威嚴。 天后赫拉來到卡力斯托棲身的林地,一見到她就破口大罵,她根本不理睬卡力斯托的苦苦哀求,一邊撕扯着她的秀髮,把她狠狠地摔倒在地上,一邊兇殘地説:“我要毀掉你的美貌,讓你再也不能迷人!” 説話間,赫拉暗暗施展了法術。

突然,卡力斯托那白皙的雙臂長出了又長又粗的黑毛,纖纖玉指變成了尖鋭的利爪,她那嬌紅的雙脣,頓時化為血盆大口。赫拉還不解氣,她怕卡力斯托禱告的聲音被宙斯聽到,就剝奪了她説話的能力,讓她那銀鈴般的嗓音變成了沉悶的吼叫。

只一轉眼的工夫,天使般的卡力斯托永遠消失了,她化做了一隻大熊。 可憐的卡力斯托欲哭無淚,她只有不停地哀號,慨歎悲慘的命運,咒罵薄情寡義的宙斯。

曾幾何時,那個豪邁的獵手已變成了獵人追逐的猛獸,整天在深山老林裏東躲西藏,再也沒有了往日安寧的時光。 光陰荏苒,十五年過去了。

小阿卡斯長成了年輕漂亮的小夥子,像他的母親一樣,勇敢、堅定,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獵手。有一天,赫拉偶然見到了阿卡斯,仇人的兒子竟如此英俊瀟灑,十幾年前的惡氣不禁湧上了心頭,一條毒計在她心中產生了。

一天,阿卡斯手持長槍,正在林中尋覓獵物。忽然,一隻大熊緩緩向他走來。

這隻熊就是卡力斯托。她認出了面前這個勇武的獵人正是自己十五年來朝思暮想的小阿卡斯,她激動地跑上前去要擁抱她的寶貝。

天哪,阿卡斯怎麼會想到眼前的大熊竟是他失散了十五年的母親!見到一隻這麼大的熊向他撲來,他興奮地向後一閃,舉起長矛,運盡全身力氣就要向大熊刺去。 眼看一幕慘劇就要發生了。

好在此時正在天上巡行的宙斯看到了這一幕,他實在不忍心讓自己的兒子親手殺害他的母親。於是他略施神法,把阿卡斯變成了一隻小熊。

這樣一來,小阿卡斯立刻就認出了媽媽。他親。

龍伯釣鰲的典故

【龍伯釣鰲】杜甫《荊南兵馬使太常卿公大食刀歌》:“蒼水使者捫赤絛,龍伯國人罷釣鰲。”

【釣鰲】李白《贈薛校書》詩:“未誇觀濤作,空鬱釣鰲心。”元好問《曹壽之平水之行》詩:“驪珠何忍輕彈雀,犗餌何緣得釣鰲。”黃遵憲《庾午中秋始識羅少姍》詩:“要借五十犗餌釣此巨鰲去,刳腹臠肉供口饞。”

【鰲釣】元稹《酬獨孤二十六送歸通州》詩:“鰲釣氣方壯,鶻拳心頗尊。”元好問《過故人李長源故居》詩:“應念鰲山方並突,紫泥封后獨頻伸。”

【鰲嶺】錢惟演《燈夕寄內翰虢略公》詩:“只聞鰲嶺宰仙客,再拜雲邊捧壽觴。”

【鰲戴】《楚辭·天問》:“鰲戴山抃,何以安之?”庾信《謝趙王賚犀帶等啟》:“花開四照,惟見其榮,鰲戴三山,深知其重。”

【巨鰲載山】黃庭堅《書東坡畫郭功父壁上黑竹》詩:“巨鰲首載蓬萊山,今在瓊房第幾間。”

【釣鰲客】陸游《夢笑驛》詩:“可憐釣鰲客,終返屠羊肆。”

【釣鰲人】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本是個釣鰲人,到做了扶犁叟。”

龍伯釣鰲的神話傳説

鼇魚,在遠古傳説中鼇魚負載大山或大地,鼇魚移動就會發生地震或滄海桑田,山川變遷。神話中天帝治下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遠的地方本有五座神山,但五座神山的根部並不相連,經常跟隨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動,沒有一刻穩定。神人和聖人們都討厭此事,便報告了天帝。帝(這稱號早在殷代已見文獻)唯恐神山流移到西極,打破宇宙已有的平衡。使神山居民失其所居,就派北海之神禹強驅使十五頭巨鰲分為五組,分別用頭頂住神山,六萬年一換,這樣五座神山才開始穩定下來不再流動,但是龍伯之國有個巨人,抬起腳幾步就到了這五座神山所在的地方,一鈎就釣上了六隻巨鰲,由於龍伯國巨人釣走了六鰲,致使岱輿、員嶠失去了負山的巨鼇,各自飄流到北極,沉入了汪洋大海,從此神山也只剩三座。《楚辭·天問》篇對此而問曰:“鰲戴山抃,何以安之”。《列仙傳》中有“巨靈之鰲,揹負蓬萊之山,而抃舞戲滄海之中”。

標籤: 龍伯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4gmxo9.html